近年來,湖南省郴州市財政部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推動全市生態環境現代治理體系建設,在構建財政保障機制、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和爭取生態補償等方面加力提效,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綠水青山變成綠色福祉。
一、在“爭”字上有成效。積極爭取中省財政資金支持,2023年,爭取中省財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相關資金8.74億元,其中:森林生態效益、植被恢復、林業發展資金3.26億元,環境污染防治資金3.98億元,自然資源保護生態修復和地質災害監測治理資金1.5億元,助推了全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功申報了“湖南南方丘陵山地帶南嶺北麓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中央示范工程項目”,本項目涉及湖南省兩市6個縣市,總投資5.09億元,其中,郴州市獲得該項目資金2.68億元。
二、在“節”字上有辦法。為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支持蘇仙嶺景區對外免費開放,將景區經營權移交給郴發集團經營,由公司向市財政繳納一定的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和經營收入利潤分成,每年可為市財政增收近200萬元,為郴州市“旅發惠民”、如期向公眾免費開放景區奠定了基礎。為緩解全市砂石土礦市場供應壓力,促進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對市級發證掛牌出讓礦業權支付的評估勘查費列入前期費用中,每年全市可節省財政支出約300萬元。
三、在“獎”字上有力度。加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在水源地保護、水質改善、機制運行等方面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態補償機制。2023年已按照《郴州市東江湖流域水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及時兌現資興市2022年東江湖流域水環境保護考核獎勵資金300萬元。2023年,東江湖成功入選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市財政也將積極籌措資金做好2023年東江湖流域水環境保護考核獎金的兌現工作。
四、在“收”字上有亮點。緊緊圍繞“財政增收”目標,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推進自然資源高效率利用,多管齊下組織土地出讓、開展存量土地盤活處置攻堅,全力推進市城區查違拆違處罰和全市礦山采礦權出讓收入征管工作,兩項收入來勢較好,市城區累計完成查處違章建筑罰沒收入0.66億元,全市礦山采礦權出讓收入2.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