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南,你能想到什么?
文化大省?產糧大?。咳丝诖笫??經濟大省?
除了這些之外,河南還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省。
作為國內繼江蘇、山東之后第三個擁有齊全門類的工業省份,過去十多年來,河南制造業上天入地、下海登極,沿著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高攀登,向新前行。
從河南制造到河南智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在河南,智能化早已成為制造企業發力的方向。
在新鄉,全球最大的粘膠長絲企業、國內頭部氨綸企業——新鄉化纖的生產線上,氨綸原液經過聚合反應之后,通過機器將氨綸纖維源源不斷地纏繞到“筒子”上,當每一個“筒子”上的氨綸重量達到500克時,生產線就自動將“筒子”傳送到AGV機器人運送車上,機器人沿著設定的路線,將滿滿一車的氨綸成品運送至分揀處,再由機械臂將這些氨綸進行稱重、分裝,最終再通過機器人將打包好的氨綸運送至立體倉庫。
尤其是新鄉化纖新車間的“自動落絲”技術,不僅將原來一條生產線所需人力由15人減少到3人,并且產品的一致性得到大大提高。
“新鄉化纖近些年來的發展,始終把創新放在首位,通過裝備的智能化升級,帶動產業升級,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可以引領市場的技術成果,從而促使我們能夠始終占據行業領先。”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表示。
在距離新鄉200多公里外的古都洛陽,智能化為傳統制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今年2月,搭乘兔年洛陽首趟中歐班列(中豫號)的近百臺“東方紅”拖拉機抵達中亞五國,為中國一拖在國際市場搶訂單、拓市場實現良好開局。
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繼國介紹,作為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的誕生地,近年來中國一拖按照“創新驅動、優化結構、深耕市場、搶占高端”的戰略發展思路,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推進“新型輪式拖拉機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現代農業裝備智能駕駛艙數字化工廠”“重型動力換擋拖拉機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等項目,加快高端智能制造的應用,通過打造“一基地三平臺”,使中國一拖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農機企業,成為卓越的農業裝備制造服務商。
而這只是河南制造智能化升級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省新建智能工廠智能車間185個,明泰鋁業、瑞泰耐火、信陽羚銳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衛華集團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17個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新開通5G基站5.4萬個,新增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區7個、上云企業3.58萬家,新培育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
在政府層面,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同樣被放在重要位置。
在今年1月召開的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建濤提出河南要“深入實施 ‘五項基礎工程’”。其中,智能制造工程名列其中。
“大力發展智能產品、智能技術、智能服務,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制造全流程互聯互通、全要素動態配置、全價值鏈協同共創,促進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李建濤說。
從河南智造到綠色智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綠色發展”成為重要熱詞。
而在河南制造業近年來的轉型發展路徑中,綠色發展亦成為從政府到企業的共識。
2月22日,由吉利控股集團與河南省順成集團攜手共建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綠色低碳甲醇聯產LNG項目正式投產。
此次投產,吸引了包括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尤勇等大咖到場。
據了解,此次投產的十萬噸級綠色低碳甲醇工廠是我國首套、全球規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綠色低碳甲醇工廠。
尤勇表示,此次綠色低碳甲醇工廠投產和項目簽約,是吉利控股集團和河南省順成集團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創新實踐,對推動煤化工產業碳減排具有重要探索示范意義。
而就在此次投產儀式前不久,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組織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十大行動,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大力推進工業節能減碳,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提供堅強支撐。
此次出臺的《行動計劃》聚焦推動傳統產業綠色提質發展和壯大綠色低碳產業規模,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8%,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7%。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和生產方式數字化,全面提升企業綠色發展能力。
同時《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綠色低碳產品創新、綠色供應鏈協同、資源循環利用提升、數字化賦能等十大行動。到2025年,培育100個綠色設計產品和節能節水技術裝備產品,培育500個綠色工廠等。
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南省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62個型號、綠色工廠138家、綠色工業園區12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4家,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成果呈現總量增速雙提升。
從綠色智造到高端智造
3月5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強頂層謀劃,研究制定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指導意見,“大的方向就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使我國傳統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而在河南,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已成大勢所趨,一大批代表河南制造業的高端品牌享譽全球。
在電力領域,擁有許繼集團、平高電氣、森源電氣等龍頭企業,它們承擔著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重大裝備、智能變電站和智能配電網成套裝備、智能電網用戶端設備的研制任務。
礦山機械領域,以鄭煤機、中信重工、黎明重工、焦作科瑞森等為代表的制造企業,在大型選礦粉磨設備、大型提升裝備、大型破碎裝備、純低溫余熱發電成套裝備、大型礦渣微粉生產線成套裝備、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等裝備中具有明顯的行業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長垣、新鄉等地的起重機械行業崛起,橋式起重、門式起重、單梁起重、雙梁起重、防爆起重等產品具有一定優勢,這些起重裝備廣泛應用于冶金、電力、水利、港口等諸多行業。
中鐵裝備生產制造的盾構機產品應用于國內40余個省市地區,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9年保持第一,并遠銷法國、意大利、丹麥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連續4年世界第一,擁有專利1000余項。
在先進軌道交通、先進節能環保等新興裝備方面也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擁有安陽鑫盛、安陽鍛壓、新鄉日升、洛陽機車、洛陽中車、中材環保等一批骨干企業,成為推動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需要說明的是,在河南制造業高端化進階過程中,除了全球化品牌不斷涌現之外,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也在各地出現。
近年來,河南圍繞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出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型“鏈主”。
例如,在“鏈主”多氟多的輻射下,焦作市新能源電池材料及相關配套企業已由去年的14家增加到39家,產品種類從16種增加到30余種,產業鏈的不斷延展為打造焦作市新能源新材料“雙千億”產業集群夯實了基礎。
“鏈主”帶動的產業集群在河南快速崛起,鄭州信息服務產業集群、鄭州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集群、平頂山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以及許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等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此外,河南自2021年7月開始,大力實施“三個一批”活動。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七期“三個一批”活動。一汽集團、寧德時代、華為等眾多名企進駐布局,一大批高質量制造項目在河南落地生根。
河南制造向高攀登向新前行
作為國內繼江蘇、山東之后第三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省份,過去十幾年,盡管河南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材料、裝備、食品和輕紡工業大省,制造業貢獻力持續躍升,但同時也要看到河南與制造業立省強省的要求還有差距,河南的主要產業還多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新型工業化任重道遠。
在河南建設制造業強省的過程中,創新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據了解,今年河南將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5家、省級創新平臺400家以上;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動高校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建1500家研發中心,建設15個省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強化人才引育力度,實施重點高校學術校長引進培養專項行動,新建中原學者工作站30家左右。
除了創新平臺建設之外,在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河南制造業的進階之路也隨之錨定。
李建濤表示,今年河南將重點從七個方向發力。首先是鞏固工業回升向好態勢,堅持穩中求進,確保工業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好發揮工業壓艙石作用。
其次是加快構建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擴大傳統產業優勢,補齊關鍵領域短板,提高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新興產業重點突破,打造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爭創國家級生物經濟先導區。加快未來產業全面起勢,聚焦氫能與儲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類腦智能等領域新培育5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持續優化未來產業發展生態。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李建濤提到,要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升制造業能級;并壯大數字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強省。
從增強制造業價值創造能力方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鍛造一流企業、一流產業、一流產品、一流設計,夯實制造業強省關鍵支撐。在深化制造業高水平開放合作上,依托河南市場、產業、人力和空港、陸港、水港等優勢,加強產業轉移和產能合作,協調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此外,河南還將推進行業服務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把“萬人助萬企”作為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總抓手,提升企業服務效能,安全發展效能等,促進高標準服務、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