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龐礦,有這樣一個創新工作室,它集聚著一群飽含“創新能量”的年輕人與技術骨干,六年來不斷解決者一個又一個生產難,全力探索洗選“創新之路”。它就是近日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東龐礦選煤技術創新工作室。
匯聚力量綻放活力
2013年,為了及時解決精煤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和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瓶頸”,東龐礦洗煤廠將各車間技術骨干、生產一線中的青年創新性人才集中起來,成立選煤技術創新工作室,歸納提煉出行之有效的“絕活”、“妙招”、“偏方”,為洗煤廠的發展注入了創新活力。
“選煤技術創新工作室全力發揮機械、電氣、工藝三條戰線精英骨干的示范引領作用,組織職工破解生產難題、開發新技術新發明,激發了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洗煤廠廠長王振清告訴記者。
創新創效源自于集思廣益的“頭腦風暴”。選煤技術創新工作室的建立,改變以往單槍匹馬、單打獨斗的創新模式,將洗煤生產各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匯集在一起,通過激發集體智慧,發揮團隊力量。當生產中遇到難以跨越的難題時,工作室成員就會坐在一起開展一場高效率的“頭腦風暴會”,釋放出強大的“連鎖效應”,而這種效應則積極作用于精煤生產實踐的每一個過程之中,效果顯著,以創新的力量綻放青春的活力。
攻堅克難成果顯著
振動篩是重介選煤系統用于脫泥、脫介、脫水共性設備,其運行的穩定性承擔著產品質量、產品水分、介質回收等重要指標。振動篩的核心配件激振器由于技術含量高、裝配精度要求嚴格,一旦出現故障后只能委托原廠家購置進行更換,購置一臺新的原廠激振器約需45萬元人民幣,成本昂貴。
為了降低成本,節省開支,選煤創新工作室經過反復研討和多次試驗,最后根據激振器兩側軸桿突出的特點,制作了一個可平行放置的臺架,水平裝置軸承。另外,在檢修現場構建一個模擬平臺,對裝配后的激振器進行空載試運,經過72小時的空載運行,記錄每小時溫度、振幅、電流等數據變化,確認無誤后到現場安裝進行帶負荷試驗。最終,進口激振器維修難題被徹底攻克,年可節約資金70余萬元。目前,此項目已被兄弟洗選廠推廣應用。
成立六年來,創新工作室堅持“職工創新成果年度評審會”,對創新項目進行完善和表彰,目前已整理創新成果100余項,年增效益2000余萬元。在《選煤技術》、《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等國家級專業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受邀參加由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主辦的“全國選煤廠挖潛增效研討會”,并做經驗介紹;《磁選機磁選角調整機構》等5項創新技術已被設備生產廠家采用。創新工作室也被河北省總工會命名為“河北省勞模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
薪火相傳知識共享
創新創效的枝葉被打開,薪火相傳的力量同時被激發。
選煤技術工作室不僅是職工進行自主創新、技術攻關的重要陣地,更是培養青年職工施展才華的平臺。依托工作室平臺,他們根據創新項目、技改項目、技術難題等組織團隊學習,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通過交流研討,讓參與者自覺地融入團隊學習中,實現知識共享。
“工作室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大家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對創新工作很有幫助。”工作室的青年創客曾波平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東龐礦這股青春“新”能量,同樣可以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東龐礦將依托5個省級、4個市級、6個礦級共15個創新工作室集聚效能,發揮工匠精神和人才示范引領作用,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企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