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驅動發展,創新引領未來。在今年8月的科技大會上,神東煤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鵬就科技創新作出指示,要求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不斷開創科技創新工作的新局面。其中,重點之一就包含數字礦山建設。

如今,世界正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神東作為煤炭行業的領跑者,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信息化探索,以“互聯網+煤炭”的形式,為傳統煤炭行業注入了科技創新這一新動能。2013年12月27日,錦界煤礦數字礦山示范礦井上線運行,通過自動化系統改造和IT基礎設施等建設,人員、設備、環境融合為一張巨大的信息網,依托生產控制系統和生產執行系統集成“大數據”,通過數字化的語言對井下人員、設備及環境進行直觀呈現,把現代科技應用在地層深處。
歷經5年,錦界煤礦在井下完善了數字化建設,也聯通了一條井下到地面的信息高速公路——工業環網,實現了行業內多個首次與率先,“首次實現綜采工作面自動化采煤”“首次實現帶式輸送機基于煤量的自動閉環調速控制”“率先將精確定位技術成功應用于煤礦井下,實現關鍵區域5米內的精確定位”……
科技在實踐中發展。錦界煤礦數字礦山建設為達到安全智能生產、降低運營成本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嘗試。目前,錦界煤礦在三個綜采工作面全面推行自動化割煤工藝,這是繼2016年該礦在綜采一隊31112工作面進行自動化割煤調試后又一重大進展。“最開始在綜采一隊31112工作面進行自動化割煤調試,為了不影響生產,每天僅早班安排測試自動化割煤2刀。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今年在礦里新安裝的31114、31408、31212三個綜采工作面全面推行自動化割煤工藝。”錦界煤礦機電辦主任李寶珍介紹說。如今,在該礦31114綜采工作面,生產單班自動化割煤可以達到7刀以上,割煤率達98%以上,日割煤18刀,生產原煤2.37萬噸,月產65.2萬噸。
自動化割煤率的提升得益于對采煤機、支架電控系統的改造。目前,錦界煤礦通過對采煤機電控系統改造,煤機實現12工步法自動化割煤。即煤機自動模式下,不需要人員干預和操作,即可自動完成各種動作。在采高控制中,煤機主要依靠記憶割煤的方式。遇到特殊情況時,煤機司機可手動干預,煤機自動存儲修正后數據。自動化割煤的推行,改變了井下作業人員結構,也減少了井下用人數量。過去需要2名煤機司機、2名至3名支架工,現在只需要1名煤機司機、1名支架工。采煤機司機主要工作由操作變為觀察和干預,支架工主要工作由拉架變為觀察和補架,勞動強度降低的同時,工作效率也較之前提升不少。
錦界煤礦在數據高度集成的基礎上,還建成了礦井工業電視系統,基本實現了井下重要場所的視頻全監控,這也挖掘出了“減人增效”的新效能。該礦在綜采馬蒂爾處安裝集控室、運輸機頭安設攝像機,實現全工作面各系統的集中控制及馬蒂爾的無線搖控,員工在馬蒂爾處就可以實時監控機頭的運行情況,取締了機頭看護工崗位。馬蒂爾司機可以使用遙控器啟停泵站、三機、移變、開關等設備,實現了馬蒂爾操作工、機頭看護工、控制臺電工的“三崗合一”。錦界煤礦數字礦山建設逐步發展建設,示范成果也逐漸顯現。
“無人則安”是煤炭人一個美好的夙愿,也是煤炭行業發展的一個目標趨勢。錦界煤礦數字礦山依托信息化建設,摸索一條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實現智能或無人作業的新路徑,進行著一場煤炭產業的革命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