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農四師七十六團投資570萬元人民幣分別從荷蘭和德國格瑞門引進4臺大型馬鈴薯收獲機在該團5連1號條田試挖成功。這是繼去年投資106萬元從比利時購買“迪沃夫”馬鈴薯收獲機后又一大買單。這標志著該團今年種植的3.6萬畝馬鈴薯收獲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
根悉,這種新型馬鈴薯收獲機具有挖、篩、選、卸“一條龍”作業的功能,每天作業量達80畝耕地。五連一種植戶撫摸著馬鈴薯收獲機激動地說:“現在的機器越來越先進了,就連撿馬鈴薯都用機械化,以前從未見過,比人工撿每畝地節省成本30多元……”據了解,這些新型進口馬鈴薯收獲機具有速度快,效果好,能將挖、篩、選同時操作,通過農用車運輸,直接就可以進入馬鈴薯淀粉加工廠,節省了生產成本,為今年的馬鈴薯收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素有伊犁馬鈴薯之鄉之稱的昭蘇七十六團,每年深受冰雹等自然災害襲擊之苦。近年來,這個團調整種植結構,大量種植馬鈴薯這種抗雹性強的作物。由于缺少勞力,該團不斷引進具有挖、篩、選、卸“一條龍”作業的新型農機具,基本實現馬鈴薯田間作業機械化;該團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職工從國外購置先進的大型的馬鈴薯收獲機。對購買馬鈴薯機械的農戶,團場給與50%補貼。對購買100多萬元以上的大型馬薯收獲機械的農機戶,團場給予40%的補貼,極大地調動了職工購車的熱情。該團農機戶周浩購買荷蘭大型馬鈴薯收獲機,他說:“團場鼓勵農機戶購買大型收獲機,給我們補貼40%,我們只掏60%,優惠政策真的好……”。
截止目前,全團共投入資金802萬元,擁有各類馬鈴薯農機具61臺架。其中,馬鈴薯播種機20臺,其中國產19臺,進口1臺;收獲機械21臺,其中國產16臺,進口收獲機5臺;中耕機具20架。新型馬鈴薯機械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解決了團場勞力不足的矛盾。同時也為團場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馬鈴薯機械化水平和馬鈴薯產業的進一步擴大,奠定堅實的基礎。
(源自:糖酒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