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綠色礦山建設考察
2018年3月15日至3月19日,陜西省岐山縣人民政府組織公安、國土、環保、林業、安監等部門負責人,由岐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薛占斌、黃暉同志帶隊,考察學習了廣東省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工作。

一、 走進順興石場,走近精品砂石
廣州市順興石場有限公司,位于廣州市從化太平鎮,是集礦山開采與石材加工為一體的生產基地。該廠具有近30年礦山企業的建設、管理、銷售的經驗,采用現代化的中央控制中心,年產量達1000萬噸,每年的員工流失率僅有1%,是一家有活力、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有完備的制度管理流程、能擔當的的綠色礦山企業。

該公司環境安全部鄺主任介紹說,公司設有技術、生產、安全、銷售、綜合等部門,30多年來,始終嚴格堅持管理層早會制度,既統一思想,又能形成領導合力,制度擲地有聲,行之有力。中央控制室是從礦石爆破到產品出廠全過程監控中心,也是數字匯聚中心,是整個生產流程的大腦中樞系統,也是順興石場的主要特點之一。

二、走進泰盛石場,走近行業標桿
江門市新會區泰盛石場有限公司位于新會區崖門鎮蒼山村,公司創建于2006年,是目前亞洲最大,國內唯一一家按照英國BS812標準建設的石場。
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泰盛石場嚴格秉承“安全為天、綠色為本”的辦礦方針,堅持“荒地不裸露、塵土不飛揚、污水不橫流、環境不破壞”的辦礦理念。堅持做到“保護中開發、開發中恢復”的綠色可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分期開發與資源綜合利用完美結合。一礦區從2007年開采到2014年結束,復墾復綠閉坑后交給政府,政府已作為發電廠灰坑綜合利用。分期開發的方式,有效利用了后期礦山地表土回填采礦完成面,并種植花草樹木,及時完成了礦山的修復和復綠。在礦山復綠的同時,泰盛還不忘資源的綜合利用,如碎石經過水洗沉淀后水再循環利用,廢渣再銷售,變廢為寶,做到污染不排放。

石場到碼頭皮帶輸送并智能化控制。礦山從石場到碼頭全部采用皮帶運輸,并實現全系統智能化控制,大大減少了交通運輸安全風險,也降低了運輸成本。
三、廣東綠色礦山建設的經驗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對緩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廣東礦山建設學習考察是一次及時的重要的學習取經活動,為今后在礦山企業建設、管理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牢固樹立“綠色、環保、安全”的辦礦理念,讓礦區“綠”起來。
從礦區選址、設計、方案確定到整個建設期,乃至今后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都要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結合起來,牢固樹立“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的經營理念。

2、結合西北地區氣候特點,做好揚塵治理,讓礦區“凈”起來。
華南地區由于沿海沿江的地域特點,雨水充沛,氣候濕潤,礦區的噴淋降塵很好實現。但是作為西北地區氣候干燥、尤其是礦區,水資源缺乏,揚塵治理就要另辟蹊徑,采用生產區大棚全封閉、地下水上引,蓄水、水循環利用等等措施和辦法。
3、采用現代化智能化管理手段,讓礦區管理“精”起來。
中央控制中心要對整個作業環節的安全、料石規格、設備故障都要有監控和指揮,為生產線的正常作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料石的運輸稱重系統、人員的管理系統、辦公的OA系統都是礦區管理重要的手段,也是礦山企業快捷、安全運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