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般的建筑垃圾被大型處理設備“吃”進去,經過層層破碎、篩分,“吐”出來的骨料將被制成再生實心磚、再生路面磚等,曾經被視為一無是處的建筑垃圾就這樣變廢為寶。
3月21日,位于昌平區沙河鎮的棚改現場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正式投產。項目不僅將對區域內疏解騰退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置,所形成的再生產品還將回歸應用于原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用于打造北京首個再生自然主題公園。

建筑垃圾“變身”透水磚
記者3月21日在昌平沙河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堆積的建筑垃圾進行灑水降塵處理,一輛輛滿載建筑垃圾的綠色運輸車穿梭忙碌。隨著挖掘機高高揚起鐵臂,大小不一的各種建筑垃圾被全封閉式的綜合處置線“吞進肚”,最終被分解成可用于城市綠化的各種建筑原料。
項目經理王效彭介紹,整個項目按功能區分為建筑垃圾存儲區、建筑垃圾綜合處置區、建筑垃圾簡易處置區、再生骨料存儲區、再生制品生產區、再生道路無機混合料生產區及存儲區,年處置能力70萬噸。建筑垃圾經過破碎、篩分以及多級分選,篩出例如棉絮等輕物質,再用磁選機篩出鐵物質,經過四級篩分后,生成的則是不同規格的再生骨料。以這些骨料為原料,可以生產出再生磚、再生連鎖砌塊、再生砂漿、再生混凝土等各類再生產品,從而實現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循環再利用,資源化率可達95%以上。
王效彭說,以建筑垃圾為原料的再生產品不但無毒無害,而且再生骨料的吸水性和保水性都要優于一般的建筑材料。“所以我們就揚長避短,將再生骨料主要制作透水磚和水工磚,這種透水磚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400公斤的壓力,完全可以達到國標。我們將它們用于河道建設,這也符合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
2個月“吃掉”建筑垃圾2.5萬噸
記者了解到,北京建工資源公司的項目團隊在去年年底入場前對沙河鎮區域內的建筑垃圾進行了成分分析,結合再生產品應用方向及質量標準需求,因地制宜設計打造了沙河建筑垃圾資源化設施。北京建工資源公司自主研發的振動風力分選機,能夠利用風力和物理振動進行高效分篩,成分再復雜的建筑垃圾也能吞下去,也就是說,這套設施擁有“不挑食”的特點,能夠將傳統建筑垃圾處置工藝難以對付的塑料木制品、保溫材料等雜質進行有效分離,使得再生骨料的雜質含量嚴格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確保了后端再生產品的高品質。同時,這套設施采用全封閉模式,配合現場降塵霧炮、噴淋等設施,可以在處置建筑垃圾的過程中有效避免新的環境問題產生。
據統計,項目從今年1月試運行到現在,已經“吃掉”各種建筑垃圾2.5萬噸。“由于設備都是可移動的,在運營期結束后,還可以根據規劃進行轉移安置。”王效彭介紹,未來還將以沙河鎮項目為起點,在周邊地區計劃建設建筑垃圾處置點,全面開展昌平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工作。
項目“就近”處理棚改建筑垃圾
沙河鎮副鎮長宋巖告訴記者,項目的位置最早是漁場,后來經過填埋,建起了大片建筑,建筑有的出租成了庫房,有的用于鋼材建材等加工,還有廢品回收等,聚集人口達1300多人。“環境十分惡劣,周邊的河道里全是隨意丟棄的垃圾和廢棄物,河水都是黑的。”去年,沙河鎮組織公安、城管、工商、食藥、消防、安監等職能部門,將這片占地175畝、建筑面積8.7萬平方米的建筑全部拆除。
宋巖說,到2020年,沙河鎮疏解騰退產生的建筑垃圾預計達到230萬噸左右。如果采用傳統的填埋方式對這些建筑垃圾進行處置,將占用埋深10米的土地230畝,相當于22個足球場。并且在外運過程中還將帶來揚塵等問題。“我從新聞上看到朝陽孫河已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生產線,去年9月,我們鎮政府就跑到朝陽孫河去‘取經’,在經過實地考察和了解情況后,決定與北京建工資源公司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合作。”
在騰拆出的地塊上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既可消除污染、凈化環境,有效緩解沙河鎮及周邊地區建筑垃圾占用土地資源、環境污染等問題,又可使資源回收利用,促進建筑材料工業朝著循環經濟方向發展,同時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助力綠色經濟,并為城市“留白見綠”提供空間。“按照規劃,東南的幾個村最近兩年將是疏解騰退、拆遷拆違及棚戶區改造的‘主戰場’,在這里建設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廠可以就近消納建筑垃圾。”項目正常運轉后,在滿足沙河地區建筑垃圾處理消納的同時,還將輻射服務周邊鎮街的建筑垃圾消納。
再生自然主題公園有望2019年建成
根據規劃,項目南端擬打造一個集生態、修復、休閑為一體的再生自然主題公園,占地面積325畝。據介紹,資源化的理念將植入整個公園建設中,旨在打造綠色生態、雨水有效管理、改善微氣候、可持續、可循環的生態公園,成為城市化過程中綠色持續可發展景觀城市主義的有效實踐。
王效彭告訴記者,公園所使用的建設材料多選擇經過循環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廢料,例如,公園里的雕塑、步道、樹池等,基本上全部使用再生材料建成,通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表現“城市發展進程”、“生態教育”。宋巖說,這里將成為昌平區占地1400多畝的主題運動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即可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建成。“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選用再生資源不僅能降低成本,也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他表示,生態循環示范公園將記錄城市蛻變和更新中的痕跡,展現城市化進程中生態性的獨特價值,成為沙河鎮一個新的標桿地段,也將成為北京中軸線上的一個綠洲和亮點,成為一個再生資源的“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