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了10多年、足足有上百萬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在常平鎮笑金坑堆起一座20多米高的垃圾山,堆放面積有4個足球場一樣大。從高處俯瞰,周圍的綠樹蔥蘢與一河之隔的高樓林立,都讓這個足足20多米高的垃圾山,顯得有些突兀。
在廣東亨益環保技術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玲萍和她的團隊看來,這座垃圾山,除了是個必須解決的“麻煩”,更是一座可開發利用的“礦山”。從2016年7月至今,這里四分之一的垃圾已被亨益環保分篩、清理,搖身一變成了替代燃料、建筑骨料、細土以及可回收的金屬。

公寓別墅,綠水青山,與上百萬立方米的垃圾山僅一河之隔
這個“變廢為寶”的成功實踐,是東莞市首個存量垃圾分篩處理試點。亨益環保結合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先進技術,立足國內垃圾成分特點,率先研發出適合國內垃圾結構的處理設備,實現新鮮垃圾和陳腐垃圾同時處理。

利用技術設備,任何一堆存量垃圾,都可以被分選為可燃物、非可燃物、廢鐵金屬及細土四大類物質。
東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引進先進高效的分篩處理技術對笑金坑填埋場實施清理整治,對存量垃圾進行穩定和分篩,達到存量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目的。該項目于2016年7月試運營,目前進展順利,預計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清理。
“我們在國內首創新鮮垃圾、陳腐垃圾一起資源化、減量化、再生利用的成功試點經驗,離不開東莞市政府、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張玲萍說,東莞政府敢為人先,在全國率先由政府主導推進這一民生項目,如今,國內很多企業都來這里取經學習。

工作人員將垃圾破碎、壓縮、捆扎,使之成為方便運輸的可燃物
處理車間內,挖掘機不斷挖出垃圾傾倒在巨型的橙色“漏斗”設備里。傳輸帶旁,穿著反光制服的工人安靜地揀出不符合條件的廢棄物。機器另一邊,整齊擺放著已被壓成近一人高方塊的垃圾衍生燃料,它們具有熱值高、易于運輸、燃燒排放環保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水泥制造、供熱工程和發電工程等領域。這組設備日處理量達1200噸以上。

五顏六色的“垃圾山”輪廓,與周圍的綠色山脈形成強烈的反差
不僅是笑金坑,面對日益凸顯的垃圾問題,東莞加快了處理的節奏。據東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負責人透露,目前全市已完成塘廈石潭埔、虎門五馬、樟木頭樟洋、鳳崗中心區、橋頭大東洲等五座垃圾填埋場的無害化整治工作;完成東城牛山、大嶺山舊飛鵝、長安紅花坑、清溪羅馬、沙田、長安廈崗等6座垃圾填埋場的綜合整治工作。

目前,項目每年處理垃圾逾70萬立方米,預計兩年可把該填埋場的存量垃圾處理完畢
“希望搬走垃圾山后,就地把這里進行生態修復,讓綠水青山的美景重返這里。”張玲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