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舊城改造、拆臨拆違等一系列工程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如何處理成為市民關心的話題。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雖然南昌每個區建立了或正在建立相關消納場所,但是建筑垃圾處理方式還是簡單的分類處理,大部分建筑垃圾被視為廢料掩埋于地下,與一些發達城市相比,資源化利用率嚴重不足。記者從南昌市城管委獲悉,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就目前而言,難以實現。

規定:
未經許可排放建筑垃圾
最高罰10萬
據悉,今年6月30日,《南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審議通過。據南昌市城管委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相信不久之后該《草案》將正式出臺。
《草案》對建筑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監督與管理等均作出明確規定。《草案》規定: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不得將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危險廢物混合處置。未取得建筑垃圾處置排放證的單位,不得向施工場地外排放建筑垃圾。未經許可或者超出許可范圍排放建筑垃圾的,對建設單位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對施工單位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尷尬:
南昌建筑垃圾
多數掩埋處理
南昌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對建筑垃圾管理已經從突擊檢查變為有規律的常態化管理。以前每逢‘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的時候,都會發布禁運通知,禁止在市內運輸建筑垃圾。而今年‘五一’和‘十一’沒有發布禁運通知,可以說我們已經有膽量在節假日的時候不禁運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管理已經有極大的成效。”
據有關部門統計,2012年中國產生建筑垃圾15億噸,其中進行資源化利用的僅為幾千萬噸,利用率不到5%,而歐美發達國家的利用率在95%以上。
昨日,記者來到青云譜建筑垃圾消納場進行探訪,這里是南昌市首個由政府投資建立的建筑垃圾消納場。
車輛出入、機器轟鳴,青云譜建筑垃圾消納場內一片繁忙。據悉,該消納場從去年8月投入運營以來,已經處理約1萬5千噸的建筑垃圾,每天都有100~200噸建筑垃圾運往這里。
據青云譜建筑垃圾消納場負責人鄧經理告訴記者:“建筑垃圾運來這里后將被分為木材、磚塊、廢料三大部分,其中廢料做掩埋處理,磚塊和木材則堆放在消納場內待售。”據了解,目前該消納場只是對建筑垃圾進行簡單的處理,其能夠再次利用的部分僅占30%左右,而南昌其他消納場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可能更低。
南昌市建筑垃圾散裝物料聯合整治辦公室一工作人員坦言:“目前南昌的建筑垃圾大多還是以填埋處理為主。”
范例:
廣州引進專業處理設備
千噸垃圾可制磚30萬塊
為了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建筑垃圾圍城的現象,廣州市政府出臺了《廣州市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方案》,探索城市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途徑,對建筑垃圾循環再利用開展了試點工作。
據報道,廣州市引進了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移動式破碎機組與移動制磚機)。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分篩生產設備可以將建筑垃圾粉碎再利用,以制造出多種一級“再生產品”,例如石磚粉,粗骨料、細骨料以及混凝土再生材料等。這也是下一步再生產品,如空心磚、實心磚的前期必備原料。
據悉,該移動式破碎處理生產線處理能力為100噸/小時,處理約3萬立方建筑垃圾,滿負荷運作每天可以處理1000噸建筑垃圾。而制磚機一天可制8萬塊磚,按0.3元/塊的市場價計算,每臺機每天產值就有2.4萬元。如破碎處理生產線滿負荷運作,則需要3~4臺制磚機才能應付,每天可產磚約30萬塊。
困境:
南昌建筑垃圾消納場
用地難穩定
據悉,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研究的課題。對于產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學手段,使之具有再生資源的功能。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努力,基本實現了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在這些國家,建筑垃圾這種資源造就了一個新興的產業。而廣州所提出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產業構想在南昌又有什么借鑒作用呢?
南昌市建筑垃圾散裝物料聯合整治辦公室工作人員張敏向記者透露:“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近期難以實現。”
青云譜建筑垃圾消納場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分析:要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資金方面就不可能是現在這樣“小打小鬧”,需要有公司進行長期投資。然而目前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其實并不穩定,由于現在是以填埋為主,消納場每隔一段時間將會搬遷一次。
“我們青云譜建筑垃圾消納場占地面積較大,有60畝,估計還能使用三年左右,一些小的消納場可能兩三個月就不行了。用地的不穩定,導致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公司。”該負責人如是說。
建議: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需獲政策支持
有專家表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離不開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據悉,在云南省昆明市,由于起步較早和昆明市政府從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每年產生的約760萬噸建筑垃圾將得到有效再生利用,可創造上億元的價值。在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技術上,昆明市當地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做到了建筑垃圾取之于此,用之于此,實現了“零”排放。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