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磚 垃圾制
“僅孝義市而言,不算公路、橋梁拆除的廢棄混凝土等,一年的建筑垃圾就有70—80萬噸,我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磚,年可處理垃圾120萬噸,這樣一來,建筑垃圾完全可以實現就地處理和零排放,既節約了耕地,又保護了生態環境。”9月9日,記者走進位于孝義市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的科爾峰建筑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在這里,建筑垃圾通過加工處理,可以變成各種環保路面磚、河道護坡磚、干粉砂漿、泡沫混凝土,實現變廢為寶。
以前,孝義對建筑垃圾通常采用簡單掩埋、堆存等辦法,這種粗放的方式,嚴重侵占土地,且對空氣、水源等產生很大的污染。如果能在城市廢棄物中研發和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就可有效解決了建筑垃圾圍城、垃圾搬家和污染環境等問題,為孝義城市環境建設“減負減壓”。 如今科爾峰做到了,作為全省首條建筑垃圾“再生”生產線,該項目總投資1.07億元,是全省和呂梁轉型綜改重點項目,采用國內先進的全自動智能制磚生產線與破碎系統分揀線裝備,利用普通建筑垃圾生產荷蘭磚、透水磚、再生砌塊、干粉砂漿、泡沫混凝土等各種透水性強、保濕效果好的環保建筑材料。據了解,目前該生產線每天可生產5萬塊磚,年產可3000萬塊。
公司負責人那海峰指著垃圾山旁的分類處理區告訴記者,木材、鐵、塑料、玻璃等雜物要篩選出來,只有廢磚塊、磚渣、廢泥、廢水泥塊和土塊等才能由鏟車鏟進入料口。在入料口旁,由破碎機和傳送帶搭建的工作車間正在緊張進行破碎工作。經過破碎后的建筑垃圾成為不同直徑的骨粒,大小不同用途不一,有的可以用來制透水磚,有的可以用來制路面磚、河道護坡磚。
在主機控制室,操作員徐子高正在操作臺對設備的參數、時間、流量壓力、運行方式、配方保存、子母車養護窯等進行按鈕設定,“由于采用全自動智能生產線和分揀線,我們一班只有五個工人,操作簡單安全。”
在工廠里看到,一車車由廢棄混凝土粉碎加工成的再生粗骨料,進入回工槽,經過粉碎篩撿變成細骨料,而這些細骨料,又通過自動傳輸系統,進入混凝土攪拌機頭中,攪拌、雙向液壓成形、自動灌漿、自動脫模、高溫養護,包裝、碼垛……一塊塊荷蘭磚、透水磚、再生砌塊便正式面世了。談及生產線的制作工藝,那海峰告訴記者,“養護窯利用蒸汽使磚頭快干,從垃圾到成品磚僅僅需要8個小時。更為重要的是,以前傳統的磚頭易碎而且滑,由于采用全自動智能生產線,水分配比更為精準,生產的路面磚不僅擁有紅、綠等五顏六色的外觀,而且吸水性更強,摩擦系數增大,尤其在下雨天少量水可以下滲,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城市的地下水資源。”
走出工廠車間,叉車司機曹興棟正將碼垛好的成品磚運輸到戶外場地,碼垛好的成品磚五顏六色、整齊劃一。談及未來,那海峰很有信心,他將和他的團隊一起帶著這些高端、循環、節能的建筑材料闖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