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600元關口面臨失守?市場“自救”來得及嗎?
迎峰度夏即將開啟,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跌跌不休”的動力煤價,能否在600元/噸價格前穩住陣腳?
2025年,煤炭行業面臨寒冬,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自2024年10月起,國內動力煤價格開啟下跌通道。

2024年迎峰度夏期動力煤價格不漲反跌。圖片來源:Wind
根據Wind數據,截至5月22日,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CCI5500)已跌至618元/噸,較年初累計下跌超150元/噸,降幅達19.7%,創下近四年新低。與2024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動力煤價的這波跌勢,直接將價格波動區間從700元/噸~900元/噸壓縮至600元/噸~800元/噸,市場信心持續低迷。
一方面是持續攀升的國內產能與進口煤炭量,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替代加速下傳統需求的悄然退場,面對供需兩端的“雙重圍困”,煤價的這波跌勢還將延續多久?
產能高企與進口沖擊,煤炭市場“不缺貨”
從供給端看,國內煤炭市場呈現出“內外雙增”的格局。
國內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47.6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占全球煤炭產量的一半以上。2025年初,一些主要煤礦產區復工復產加快,推動煤炭供給增長。2025年1-4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15.8億噸,同比增長6.6%,國內煤炭產量正在加速釋放。
與此同時,進口煤的“高水位”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寬松。據統計,2024年,我國進口煤炭5.4億噸,同比增長14.4%;2025年1~4月份,已累計進口煤炭15267.1萬噸。來自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低價煤持續沖擊國內市場,疊加國內煤炭產能的釋放,動力煤供需天平顯著向買方傾斜。

新能源替代加速,迎峰度夏行情正被改寫
當行業還在為迎峰度夏的傳統旺季摩拳擦掌時,去年夏季動力煤價格的“旺季不旺”卻已敲響警鐘——在新能源發電裝機“狂飆突進”、政策導向日益清晰的今天,煤炭市場的季節周期正在被改寫。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由于冬季偏暖,季節性用電、用煤需求弱于常年,疊加新能源發電出力創新高,火電發電量、主要電廠耗煤量回落,一季度煤炭消費量下降。
需求端的結構性變化,正在顛覆煤炭市場的傳統邏輯。隨著風電、太陽能發電對于火電的替代效應愈發明顯,煤炭需求端受到明顯壓制。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5年1~3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3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4.3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9.5億千瓦,同比增長43.4%;風電裝機容量5.4億千瓦,同比增長17.2%。
新能源發電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使電力系統對煤炭的依賴度進一步降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4月,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達到298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1%。其中,火力發電貢獻1983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1%;太陽能發電貢獻15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5%;風力發電貢獻38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
國家保供電煤政策的持續落地執行,正在加速削弱傳統迎峰度夏對煤價的支撐作用。
202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數據局六部門對外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一系列目標,包括“十四五”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的積極進展,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十五五”各領域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有力支撐2030年碳達峰目標實現。
不過,根據國家能源局消息,我國已提前6年完成在氣候雄心大會上承諾的“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目標,按照這個發展速度推算,“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的目標可能會提前完成。

本輪下跌是否接近尾聲
盡管供需壓力持續,但4月的市場數據為動力煤價的悲觀預期注入一絲緩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4月規上工業原煤產量3.9億噸,同比增長3.8%,增速比3月份回落5.8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298萬噸。原煤生產穩定增長,增速有所放緩。受煤價持續下跌影響,5月原煤產量增速有望繼續回落。
從進口方面看,4月份進口煤炭為3782.5萬噸,同比減少16.4%,環比減少2.3%;1~4月份,累計進口煤炭15267.1萬噸,同比減少5.3%。受性價比持續不足影響,進口煤數量有望繼續收縮。
供給端的收縮正在為煤炭市場注入緩沖機制,國內原煤產量增速的顯著回落疊加進口煤的持續減量,意味著市場供給壓力開始邊際緩解。盡管當前庫存水平仍處高位,但供給側的主動調整已對供需失衡產生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求端方面,上海東證期貨認為,隨著季節性高溫來臨,煤價階段性在600元/噸附近有所支撐。但考慮到新能源替代結構上已成趨勢,夏季火力發電能力并不看好。若看不到國內煤炭供應主動收縮,此輪夏季拐點后,煤價或在8月中旬再度開啟下跌。
綜合供需兩方面情況,五礦期貨研究員認為,動力煤價存在跌破600元/噸的可能性,但受市場緩沖因素影響,下跌速度或有所放緩。5月底可能是價格能否企穩的一個關鍵時間點。
對煤炭行業而言,舒適區已不復存在。煤炭企業需加速向清潔化、高效化轉型,如拓展煤化工等高附加值領域,或通過兼并重組提升集中度。未來,煤炭市場的勝負手將不再是產能擴張,而是如何在能源轉型中找準定位——既為能源安全“托底”,又為低碳經濟“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