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集中力量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攻關,狠抓關鍵領域突破、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引進,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推進“富礦精開”的“最大增量”。

“貴州大學相關專業正積極圍繞‘富礦精開’,發揮學科優勢,聚力找礦、采礦、選冶、加工等環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富礦精開’提供科技支撐。”3月5日晚,2024年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開展了第一場集中采訪活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宋寶安介紹,目前,貴州大學按照全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關于“集中力量做強貴州大學”的重要精神,每年培養工科研究生1800余人,占全省80%以上,培養工科本科生3700余人,占省直高校50%以上。
近年來,貴州大學圍繞“富礦精開”,結合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與冶金學院、礦業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等多學院、多學科長久以來在礦產資源勘探、礦物開采與精深加工、以及新材料研發領域積累的豐富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制定了貴州大學“富礦精開”行動方案。
“學校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力度,直接服務于‘富礦精開’的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測繪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環境工程8個本科專業均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宋寶安說。
2023年,貴州大學與貴州省能源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與甘肅省天水李子金礦有限公司成立貴州大學“富礦精開·戰略找礦技術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近5年來共獲得了地質礦產類科技創新項目100余項,形成的技術標準、制定的技術規范和技術指南在行業內廣泛應用。
宋寶安表示,材料與冶金學院聯合貴州能礦錳業集團開展15萬噸/年電解錳渣無害化、10萬噸/年電解錳渣資源化示范;圍繞中低品位高硫鋁土礦進行脫硫脫硅的關鍵技術攻關,形成了系列的中低品位高硫鋁土礦脫硫脫硅礦石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礦業學院開發了充填體下礦石底柱回收技術,實現遺留礦柱資源回收率達到85%以上的綜合效果;化學與化工學院主持完成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西南化工冶金特色產業集聚區固廢規模利用集成示范”項目,為貴州磷石膏的治理做出了貢獻;同時開發的無水磷石膏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應用及磷石膏的高效分解等成果入選科技部十三五“美麗中國”成就展。
“下一步,貴州大學將聚焦‘富礦精開’,重點開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基礎研究突破;推動雙一流建設工作和專業博士點申報工作;緊抓人才培養,做好‘富礦精開’這篇大文章。”宋寶安說,
在具體舉措上,一是堅持人才為本,為“富礦精開”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提升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找礦、選礦人才培養能力。二是堅持需求導向,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大力推進找礦、采礦、選冶、加工等環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富礦精開”提供科技支撐,真正做到研究要真有發現,技術創新要真解決問題,成果轉化要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