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煤集團華越機械公司前不久傳來喜訊:該公司與山西七一煤化集團簽訂了價值3800萬元的“四機一架”成套煤機設備合同,實現了在集團公司外部市場煤機設備成套化銷售“零突破”。此次簽訂的成套煤機設備合同中,僅液壓支架就有122架。作為陽煤集團煤機裝備研究院支護技術研究所首席專家,林海帶領技術團隊為這個“零突破”付出諸多心血與汗水,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林海正在指導年輕技術員設計圖紙
林海是山西運城人,1992年從原山西礦業學院礦山機械專業畢業,進入國有大型煤機裝備制造企業鄭州煤礦機械集團工作。從業15年間,先后獲得河南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煤炭工業十大科學技術成果獎。他還被派往土耳其,從事大型成套綜采設備出口項目的技術服務,歷時兩年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表彰。
去年4月,林海從河南鄭州來到我市,成為陽煤集團外聘技術專家,主要研究煤機裝備制造支護技術,同時負責人才培養、支護設計和銷售開發等工作。初來乍到,林海就對陽泉產生了特殊的喜愛:“陽泉的氣候好、環境適宜,而且還有深厚的人文文化,我很喜歡這里。”
雖然已年近五旬,但林海笑稱“自己事業的黃金期才剛剛開始”。他本著“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信念,不斷開拓創新,制定液壓支架技術方案,從滿足設計強度、參數整合、構造合理、功能齊備到制造工藝適應、加工便捷、管理便捷有序,每一個環節林海都是用心謀劃、親力親為。他說:“讓煤礦支護設備先進適用、筋強骨壯,用科技助力煤炭開采安全高效,是我最大的心愿。”
進入陽煤集團煤機裝備研究院工作一年多來,在林海的帶領下,支護技術研究所的研發團隊共同研發了適用于不同采煤工作面的支護架型,為華越公司先后承攬集團公司、山西省多家煤礦企業支護支架研發生產訂單奠定了基礎。
在承攬的長治東掌煤業超前支護支架訂單產品的研發中,林海根據多年設計和現場調研的經驗,設計出整推整移、跨橋式整體支撐的機巷超前支護支架。該產品成功研制開發后,順利通過檢驗,目前已經開始投入生產。
“林總設計研發的這一架型支架,能夠前后互為支點自移,還可推移轉載機,使巷道頂板得到全封閉支護,既減少井下進風機巷占用空間,又解決了左右支架推移失衡、支護頂板不完整等諸多問題。跟他學習工作,我們真長見識!”陽煤集團煤機裝備研究院助理工程師馮利星高興地告訴記者。
新景礦6102工作面是陽煤集團重點打造的高端高效高產工作面,首次采用德國布朗公司的直角轉彎刮板輸送機。為給該設備配套研制開發高強度支護薄煤層支架,林海帶領技術團隊多次深入井下,實地調研,在反復論證、配套三維設計模型模擬的基礎上,于今年5月成功研制開發出適用于該工作面的高強度支護薄煤層支架,一次性通過國家的相關檢驗。
在不斷設計研發新產品的同時,林海非常注重培養年輕設計技術人才。陽煤集團支護技術研究所成立時間不長,所里的技術人員很多是走出校園不久、沒有實戰經驗的大學生。“這些年輕技術人員缺乏支架總體布置的設計經驗,更多是靠消化外來圖紙來服務于實際生產,導致在進入自主研發設計環節時缺乏思路,許多時候感到無從著手。”林海說。針對這一現狀,他從點滴基礎開始著手,嚴格要求每一位設計技術員,指導他們深入認知支架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全面提升業務能力,幫助他們很快進入工作角色,快速高效完成產品設計任務。在多次實戰研發設計中,林海讓年輕設計技術員參與其中,遇到設計難題便聚在一起,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改結構、定方案,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設計。經過團隊上下的通力合作,這個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支護技術研究團隊,先后完成了多個技術含量高、設計難度大、應用環境復雜的重點工程項目。
談及今后的研發方向,林海表示將按照煤機裝備“重載、高效、智能、高端”的發展趨勢,堅持科技引領,創新研發,對標國際水平,助力陽煤集團煤機裝備制造業躋身國內煤機裝備第一方陣、挺進行業前三,實現板塊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