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隨風飄,蚊蠅滿天飛,我們長期住在這里,真的擔心被傳染疾病。”3月21日,記者在州城土橋壩州外運宿舍小區看到,因小區房屋拆遷后閑置多年,這里儼然“淪落”成了一個垃圾場,環境衛生十分惡劣,周邊居民怨聲載道。
當天,記者在州外運宿舍小區看到,這里是一個帶有圍墻的大院落,已爆破的房屋留下殘垣斷壁,稍微完整的房子里也是人去樓空,偌大的院子里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車輛,在靠近一處圍墻的地方,堆滿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的垃圾占地約300平方米,大量的生活垃圾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陣陣惡臭,過往路人只好掩鼻而行。一面圍墻已被人為地開了兩個口子,可供行人和摩托車通行。新建的民大醫院還建小區與州外運小區僅一道圍墻相隔,居住的住戶、租戶在50戶以上。

小區衛生狀況觸目驚心
“我自去年8月在這里租住,那時就看到圍墻邊堆滿了垃圾,現在越堆越多,氣溫升高后,垃圾產生的臭味難聞,春天來了,正是病菌產生的高發期,長此下去居民還可能被傳染疾病。”民大醫院還建小區租戶李先生對這里的環境表示擔憂。他呼吁相關部門及時清運垃圾,同時在小區放置垃圾處理設施。小區業主周婆婆也告訴記者,該小區沒有垃圾桶,有人就將圍墻打通了,將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扔到隔壁的州外運宿舍小區,日積月累,便堆成了如今的垃圾山。
宿舍小區為何成了垃圾場?據州外運小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工作人員樊孝敏介紹,外運小區是一個棚改項目,自2011年開始拆遷,由于尾遷工作未完成,項目便一直沒能啟動實施,被附近居民當成了垃圾場。一旦項目啟動,小區就會封閉施工,居民也不可能在這里堆放垃圾了。
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恩施市窯灣社區居委會書記、主任何啟華表示,民大醫院還建小區于2016年底開始修建,因小區還未全部建成,目前小區還沒有建垃圾池或放置垃圾桶,希望業主、租戶愛護公共環境衛生,小區外約200米的地方有垃圾池,盡量不要隨意堆放垃圾。同時,居委會也將協調相關部門完善小區環衛設施。
針對民大醫院還建小區居民沒有垃圾處理設施的現實,恩施市環衛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區沒有物業管理的背街小巷、小區,可由所在辦事處協調規劃、設置垃圾容器,并告知環衛部門,環衛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