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新常態下,產能過剩成為礦業界共同面臨的挑戰。在這場“求生存、謀發展”的博弈中,中國礦山企業既要最大程度減少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帶來的沖擊,又要最大程度提升生產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降本增效”則是實現這兩大目標的關鍵舉措之一。
美卓能夠成為全球眾多知名礦業公司的長期合作伙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最先進的礦物加工設備,更重要的是,美卓擁有百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具備應對當前挑戰的技術與知識。
對此,美卓將他們的設備使用經驗和生產工藝知識充分融合,通過優化或改造現有工藝流程,幫助客戶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實踐證明,這是當前最具經濟效益和時間效率的解決方案之一。
案例一:博倫礦業公司破碎生產線流程優化
挑戰
2014年,博倫礦業公司針對選廠破碎系統工作時間長、臺效能力低、工人勞動強度大,不能完全滿足磨選工段的生產要求發起了技術攻關。

經美卓現場勘驗,發現其兩條生產線均存在破碎機負荷低(不足額定功率的70%)的問題。此外,第二條生產線在工藝設計上雖然沒有嚴重缺陷,但因為工藝連接環節的一系列小問題制約了系統產能,包括:
(1)除鐵裝置不能正常使用;
(2)排料皮帶運送能力不足;
(3)篩子不能自由振動,導致篩分效率不高;
(4)粗碎排礦粒度過大,粗中細碎破碎機分配不合理;緩沖料倉礦石粒級分配不佳。

美卓解決方案
第一條生產線優化方案:對現場操作人員進行為期6天的培訓,包括設備操作、安裝維護、維修等。
第二條生產線改造方案:以不影響正常生產為目標,美卓在客戶計劃檢修的36小時內對第二條生產線進行了全方位改造,包括:
(1)增加除鐵裝置,調整原有除鐵器和金屬探測儀的靈敏度;
(2)對排料皮帶的傳動滾筒進行包膠;
(3)把篩子前端的基礎做成斜面,保證下料暢通;
(4)改造細碎機緩沖料倉的分料溜槽,使分礦粒度均勻。

收益
第一條生產線按照科學的操作理念生產后,產量提高25%,而功率僅增加了10%。
第二條生產線經改造,解決了各種故障,避免了人工介入維護,生產效率和安全得到全面提升;系統產量提高了24%。
博倫礦業的問題在很多礦山普遍存在。它的特點是:系統設計與核心設備沒有問題,但會因為各種細節問題造成各環節或工序間不協調、不平衡,進而影響整個系統產能。這需要生產工藝的設計人員具備豐富的礦山生產經驗,準確找到問題,并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時,要想在高功率上運行破碎機,還需要充分地了解設備參數、熟練地操作設備。博倫礦業正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化的產能提升,從而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
案例二:太鋼尖山鐵礦過濾車間流程改造
挑戰
太鋼尖山鐵礦原有3臺美國壓濾機和4臺國產過濾機,設備產量已經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且維護成本太高。
美卓解決方案
2013年,太鋼引進4臺美卓VPA2050-50壓濾機替換原有設備。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整,最大程度發揮了美卓壓濾機的性能:
(1)輔助喂料系統和排料系統減少,降低電耗;
(2)增加隔膜擠壓,提高脫水速率,減少空壓機與濾液泵運行時間;
(3)采用PID自動控制,提高注礦效率,降低喂料泵空載運行;
(4)輔助設備與壓濾機聯鎖,實現自動化控制,減少輔助設備空載運行;(5)垂直沖洗濾布沖洗水壓力 2-4 bar,效率高,用水量少;
(6)增加擋水板,節省廠房清洗用水。
收益
改造后,設備運行穩定,故障率低,壓濾機作業率降低18%,過濾效率提高22%。這使得太鋼尖山鐵礦:
(1)產能提高19.4%,精礦含水率降低到9.3%以下
(2)電耗節約45%
(3)濾布損耗量減少72%
(4)沖洗水節約2/3
(5)壓濾崗位員工由4-5人降低到2人
(6)維護成本減少80%以上
太鋼尖山鐵礦的問題是典型的核心設備效能不足問題。只有對生產需求充分認知和對設備性能充分了解,才能打造出最合適的生產工藝。同時,設備的先進程度決定了生產的收益水平,這是實現“降本增效”的一條捷徑。
總而言之,礦山生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無論是工藝環節之間的小瑕疵,還是關鍵的設備的大毛病,對于生產而言,都具有同等的利害關系。實施流程優化改造前,一定要針對礦山的實際條件,認真做好各工序的考察、研究、試驗和計算。流程優化改造項目的成功,關鍵在于對制約生產的關鍵點要看得準、改得妙、用得好。
對美卓而言,這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安全的、高效的生產實踐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