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相關部門獲悉,至目前,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掖境內張掖市負責整改的171項生態環境問題已全部完成現場整治任務并通過市級驗收銷號,整治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
目前,祁連山保護區張掖段范圍內117項礦山探采項目全部關停,退出并注銷礦業權66個,其中探礦權30個,采礦權36個。由張掖市負責整改的8項旅游項目現場整治任務全面完成,保護區緩沖區內旅游設施全部撤除,海潮壩旅游景區等3個旅游項目徹底關閉退出。位于保護區緩沖區的寺大隆二級水電站徹底關停,實驗區內5個在建水電項目停建退出,實現了祁連山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范圍內無開發性生產經營項目的目標。
建成祁連山保護區水電站生態流量市級監控平臺,對已建成運行的17座引水式水電站實行生態基流全天候、無死角動態監管。對現有監控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并擴展到全市所有已建水電站,實現區域內水電站全覆蓋、無縫式監管目標。啟動建設以衛星遙感技術為核心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集成現有環保專業信息化系統平臺,以“一庫八網三平臺”建設為主要內容,構建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天地一體化監測平臺,逐步實現對全市生態環境的科學管理風險預警與防控。同時,制定出臺相關制度、意見,修訂完善相關考核辦法,實行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一票否決”制度,生態環保的導向更加明確。建立自然保護區聯動保護和聯合執法機制,成立祁連山林區法院、林區檢察院,建立跨行政區域的聯防聯控、重大生態環境破壞案件會商處置、規范移送等機制,形成了嚴懲環境污染和破壞行為的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