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泰安市煤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新形勢下,我市煤炭各企業強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兩大機遇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努力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逐步形成了集煤炭主業、煤機裝備制造、煤炭應急儲備、非煤產業為支柱的發展新格局。
煤炭主業地位持續鞏固。 目前,全市有12家煤炭企業,采取獨資、控股、參股、托管等方式,在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7個省份辦礦31處,涉及國內“一帶一路”18個重點省份中的5個,總投資58多億元,設計能力860萬噸/年,可采儲量10億多噸。2017年,省外13處權屬煤礦生產原煤400多萬噸,13處托管煤礦生產原煤1100多萬噸/年。隆源集團先后托管承接煤礦10個,年生產能力近2000萬噸。
煤機制造業成為特色支柱產業。我市現有獲得“煤安標”認證的煤機企業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0余家,總資產116億元;建成省級技術中心5家,擁有專利274項、山東省著名商標4項;產品涵蓋綜采綜掘、煤炭洗選、礦井提升運輸、礦井安全監控、礦用輸變電、礦用安全材料等7大系列120余種;建成煤機裝備制造、煤炭安全監測、礦用輸變電3個產業基地,4家企業進入中國煤炭機械工業50強。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5億元,利潤4.36億元,分別占全省的35%和30%,成為我市特色支柱產業。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煤機制造業著眼省外、海外發展。山能重裝集團在香港設立了進出口公司;力博重工與印度、印尼、越南等海外客商建立合作關系;山東塔高公司分別與澳大利亞LDO公司、美國EPM公司開展業務合作。
非煤產業質量明顯提升。我市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對一些長期虧損倒閉的“僵尸”企業徹底清理退出,減輕了母體企業負擔。華恒礦業把恒祥煤業、恒瑞機械等僵尸企業資產剝離,運用市場化手段對外租賃經營部分資產,盤活閑置資產。對優勢產能進行擴規提能,飛揚化工高純二甲酯擴產改造,產能由2000噸/年提升到10000噸/年;恒豐集團潔凈型煤項目進行了系統改造,去年四季度生產型煤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100萬元。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把發展效益型、環保型項目作為主攻方向,亨達煤業新上煤粉制造項目和煤粉鍋爐園區供熱項目,實現了環保效益雙提升。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2017年,我市重點引進了一批高精尖的項目。其中簽約項目2個,在建3個,在談項目10個,累計引進外來資金10多億元。華寧集團與中航工業寶勝集團合作的電氣用高性能特種電線項目投資1億元;泰豐集團與深圳市鑫凌云光電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的華能泰山電力光纖項目投資6.78億元,與中電國際集團合作的中電光伏發電項目投資1億元。2017年新增非煤企業26家,非煤企業總數達到102家,實現銷售收入11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