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精干、說話慢條斯理,這是政協委員鄭金伙給人的第一印象。作為一名老政協委員,鄭金伙的提案往往一針見血,直擊要害。難能可貴的是,十年來,他一直跟“垃圾”較勁,尤其是在推動東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上更是不遺余力。正因如此,從2014年“兩會”開始,關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委員越來越多,多年一直被列入市政協的重點提案,由市政府督促相關部門重點落實。

政協委員鄭金伙
如今,東莞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已經引起多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培育了一批行業企業。鄭金伙看上去還不是很滿意,今年他的提案依然鎖定了垃圾,“拍磚”還得繼續。
“拍磚” 十年 較勁垃圾
十年前鄭金伙和東莞建筑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聯名寫一份《關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建議》的文章,提出了一個觀點,即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建造房屋消耗的黏土磚、灰砂磚等小塊磚,數量驚人;舊建筑拆遷形成的建筑垃圾量同樣驚人。而建筑垃圾分散堆積或建設集中處置受納場,均感不堪重負。規模宏大的建材生產行業所需的砂、石以及工業廢渣等資源,又日趨短缺,特別是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所需大量灰渣等骨料資源告急,已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必須盡快尋找出路,而解決上述兩大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
可該文一直被遺漏在某家企業的‘總裁辦’,直到2009年發到網上才引起網友們高度關注。到了2014年,關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提案高達7件,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關注。
深入調研,推動進步
多年來,鄭金伙“上天入地”地搞調研。通過政府相關部門,搞清楚整個面上的現狀,同時深入一線社區了解具體問題。
“深圳、廣州、佛山等市已經走在了前面,東莞怎么能落后?”鄭金伙的大聲疾呼,終于從兩年前開始看到成效。從2016年開始,由東莞市城管局牽頭,多部門配合著手制定相關政策,推動淤泥渣土資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在寮步等鎮進行了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試點,市政府還特批了300畝建筑垃圾消納場專項用地指標,今后的目標是實現“一鎮一場”。
解決了建筑垃圾,鄭金伙今年的目標又瞄準了河道垃圾,經過大半年的走訪調研,他提交了《關于利用河、涌淤泥生產新型建材的建議》,就是要在綠色環保的基礎上,推動東莞利用河、涌淤污泥做原料,生產燒結空心磚、燒結陶粒和燒結陶板的產品產業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