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推進,更多細致深入的問題被提出。市人大代表、花都區科信局副局長姚俊英關注到了建筑廢棄物的相關問題。
“過去建筑廢棄物不再生利用,采用填埋、消納等方式處理。但現在消納場的規劃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需要,很快就被滿了。在執法跟不上的情況下,建筑廢棄物運輸還出現偷排亂倒的現象。”姚俊英認為,循環再生利用是建筑廢棄物處理的重要途徑。
但姚俊英觀察到,建筑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在實際推廣中出現了瓶頸。她建議,要合理明確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管部門,涉及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管理源頭和末端的住建部門也要參與管理。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宣傳、質檢部門將強對再生建材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的把關,以打消公眾對再生建材的顧慮。
“建筑廢棄物有磚塊、混凝土、鋼筋、玻璃等,經過特殊工藝可以生產出建筑使用的輔料,例如磚塊打碎之后可以使用在公路的填埋、墊高,還可以再生出混凝土做的磚塊,用于制成海綿城市的特色磚等。”姚俊英介紹。
建筑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是綠色生產方式的一種,姚俊英建議廣州重視綠色設計產業發展,從產品全生命周期來考量,“產品資源和能源耗費的80%取決于源頭環節,也就是設計階段,好的設計可以大量節省資源和能源耗費。”
提到綠色生產,姚俊英談及裝配式建筑的案例,“傳統的建筑在建筑工地打樁、澆筑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所有部件在工廠完成標準化生產。在工地像搭積木一樣安裝,不僅節省人工、材料,還減小了噪音、揚塵等環境污染,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在姚俊英看來,綠色的生產方式也可以進一步帶動綠色生活方式。例如可以考慮建筑單體自體排放物的循環利用,針對地基下挖淤泥無處放置的問題,在裝配式建筑的屋頂消納部分泥土,如今第四代建筑每家每戶都有的菜園也可以消納部分淤泥。這不僅解決了建筑廢棄物問題,還可以為廣州增加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