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斷峰迤邐煙云闊,古塞微茫紫翠連。”明朝文人金幼孜的這首詩,生動刻畫出賀蘭山的雄奇和壯美。作為國內僅有的幾座南北走向的山脈,賀蘭山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又阻擋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千百年來,被生活在銀川平原的人們稱為“塞上江南”的“守護神”“父親山”。
“父親山”闊達而慷慨,擁有700多種珍貴的動植物物種,賦存1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優質煤炭“太西煤”和“賀蘭石”在寧夏“五寶”中就占了“兩寶”。由于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一旦動植物種類的生物鏈被破壞,庇佑銀川平原的“父親山”很可能就會成為區域環境惡化的窗口。1988年,國務院公布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保護區,面積6.1萬公頃。自治區各級政府也先后出臺了退牧還林(草)、嚴厲打擊保護區內偷挖盜采不法行為等相關政策法規。然而,受非法利益驅使,賀蘭山保護區內盜采亂挖礦產資源活動屢禁不止,嚴重威脅著賀蘭山的生態安全和礦區的生產安全。按照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的有關要求,僅今年以來,石嘴山市就先后開展了打擊非法開采加工礦產資源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煤炭資源行為“百日專項整治行動”、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嘴山段聯合執法行動等多項行動,有力遏制了全市盜采亂挖礦產資源行為,全力守護“父親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我們的職責就是像捍衛生命一樣捍衛寧夏人民的‘父親山’。”12月15日,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王金建說。
1 鐵面執法
飽含著熾熱的家園情懷
初冬的賀蘭山,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愈發巍然。12月11日,記者隨石嘴山市聯合執法人員走進石炭井礦區大磴溝,只見道路兩旁的數十家洗煤廠已悉數拆除,一些農用車、裝載機正在拉運黃土覆蓋黑色的場地,遠處的草灘里,幾峰駱駝正悠閑地吃著草。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個嘈雜的煤炭洗選加工基地,附近盜挖開采來的煤炭大多被賣到這里進行加工出售。

拆除砂石資源非法加工設備
在陶斯溝一家洗煤廠,記者看到,幾個民工正在拆除辦公房,院子門前的場地上,一輛裝載機正在清理所剩不多的渣煤。“起初覺得剛剛投入生產沒幾個月,很難接受關停的現實。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反復做工作,逐漸了解了國家政策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就想通了。”該洗煤廠負責人田立軍說。
“在大磴溝、陶斯溝、塔塔溝這幾個相連的山溝里,曾經有煤場54家,到目前已拆除47個,剩下7家正在拆除。”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黨磊告訴記者,拆除后的煤場會撒上草籽,如果今冬下幾場雪,明年春天草籽就會破土而出、染綠山巒了。說起這些,幾個執法隊員露出了笑容,似乎忘記了日常巡查的艱難和辛苦。
今年9月21日凌晨1時左右,黨磊帶領幾個執法隊員夜間巡查時,發現大武口區雙刺溝原點石成金石料廠有非法開采建筑石料行為。這個石料廠早已被依法吊銷采礦許可證并已恢復治理,但是礦主王某某又組織人員前來盜采盜挖,構成無證開采礦產資源的違法事實。執法隊員當場制止并以證據方式保存挖掘機、裝載機各一臺。為了防止盜采人員開走機械設備,黨磊和幾個戰友在現場值守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協調調運來板車將機械設備保存到安全地方,他們才離開。
日常巡查路上,執法隊員們用泡面充饑。
“山大溝深的,中間這十幾個小時,你們是怎么度過的?”
“我們車上平時都備有水和方便面,早就習慣了。”
“會不會有危險?”
“遇到過,比如執法時車窗被砸、山里的道路被封堵,有時候我們就帶著裝載機在前面開道。”
平淡的問答間,國土衛士的忠誠之心躍然而出。
今年以來,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堅持實施動態巡查,截至目前,全市國土資源部門共組織日常動態巡查420多次,共發現制止土地、礦產資源違法行為86起。1至9月,該市國土資源部門共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采礦案件70宗,沒收非法開采的煤炭資源4154噸,罰沒款共計244.2萬元。
2 露頭就打
彰顯國土衛士堅定信念

對非法開采小煤礦進行炸封
伴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一陣煙霧塵土飛揚四散。11月22日,在石嘴山市石炭井礦區小川平臺以北地區,11個盜采煤炭資源井洞被炸封。此次炸封的盜采井洞是該區域內規模最大的一處盜采井洞。2010年至2012年期間曾被多次填封,今年5月初發現該井洞再次被盜采人員掘開。
由于賀蘭山石嘴山段地質構造天然形成的煤炭資源分布廣、埋藏淺、易開采,給一些不法分子人工簡易洞采、機械剝離開采提供可乘之機。此次炸封的11個井洞深度在7米到30米不等,內部互相連通、縱橫交錯,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嚴重威脅賀蘭山生態環境。
為嚴厲打擊盜采活動,今年初,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在下發的《石嘴山市打擊非法開采加工礦產資源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中,提出取締一批無證開采加工點、炸封(填封)一批盜采洞口、關閉一批露頭煤治理工程、拆除一批臨時工棚和廢棄房屋、教育一批閑散人員和流動人口、查處一批違法人員的“六個一批”整治要求。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大力支持,從全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系統抽調40名執法人員進駐石嘴山市,協助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暨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工作。自5月12日至9月底,自治區國土廳駐石嘴山市聯合執法組督促關閉礦山企業拆除房屋1748間,督促完成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5處,封堵進入自然保護區的礦山道路5條;國土資源部門聯合公安、安監、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部門實施執法巡查1200多次,其中夜間和節假日巡查120多次,發現制止破壞林地、非法采礦行為98起,證據保存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 70臺,填封盜采井洞40個,炸封盜采井洞2個。全市公安部門共出動警力600多人次,治安拘留盜采人員2名,并對40多名盜采民工進行了訓誡警告。通過專項整治行動,有力推進了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工作。
“年底之前,還將對石炭井塔塔溝、小黃山、陶斯溝、敖包溝、菜園溝等5個區域內的12個盜采煤炭井洞進行爆破封堵。”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支隊長王永宏說。
3 協同作戰
誓將“父親山”守護到底
“石炭井溝口技校院墻后邊新堆起一個砂石土堆,一刮風就塵土飛揚。”11月27日早晨一上班,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大武口分局副局長李迎紅就接到一個舉報電話。放下電話,李迎紅帶著兩名執法隊員出了門。
越野車在溝口技校附近轉了好一會兒,才發現一條不顯眼的土路,顛簸了兩三公里,執法隊員看到大武口區城管局執法大隊溝口中隊隊長王海軍和溝口街道黨委書記羅喜君帶著幾個人已等在那里。只見眼前佇立起一個長七八十米、寬四五十米、高三四米的砂石土堆,執法隊員找來負責管理使用這塊場地的寧夏凱恒建筑安裝公司的譚姓負責人,詳細了解砂石土的來源及這塊土地使用用途審批等情況,要求負責人立即組織對砂石土堆進行灑水封凍和濾網覆蓋,負責人一一點頭答應。
12月6日,李迎紅等執法隊員再次來到這里,對砂石土堆治理情況進行了復查。“幾個部門聯合執法,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對違法行為構成了強有力的震懾。”李迎紅告訴記者。
為進一步鞏固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果,今年9月底,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林業廳部署開展了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嘴山段聯合執法工作,并設立惠農片區、石炭井片區、太西片區、平羅片區四個聯合執法組,從國土、公安、森林公安、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各縣區政府、礦區鄉鎮(街道辦事處)等部門抽調執法人員70名,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自然保護區聯合執法工作。
9月22日、25日,自治區林業廳主要領導突擊檢查寧夏秀江煤炭有限公司煤礦,發現該公司煤礦北采區煤場和治理區域共有3堆煤炭,涉嫌破壞林地和非法開采煤炭資源。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迅速對該起違法開采煤炭資源行為進行立案調查,10月13日,向企業負責人旦某某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停止無證開采煤資源違法行為,沒收非法開采的煤炭資源4974.28噸,并處以罰款10萬元。鑒于旦某某無證開采煤炭資源的價值巨大,按照《刑法》有關規定,已構成涉嫌非法采礦罪,市國土資源局將案件材料移交石嘴山市公安局石炭井公安分局偵查。
在開展自然保護區聯合執法期間,石嘴山市國土資源部門立案查處非法采礦案件14宗,罰沒款共計69.6萬元。
今年9月底以來,自治區、石嘴山市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嚴格執法,不斷加大巡查打擊力度,四個片區共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巡查350多次,出動巡查車輛526臺次1820多人次,其中夜間和節假日突擊巡查70多次,共發現制止破壞林地、非法采礦行為28起,證據保存機械設備21臺,填封盜采井洞7個,炸封盜采井洞11個。出重拳、下猛藥,查處行政案件與追究刑事責任相結合,全市范圍特別是保護區內的破壞林地、非法采礦行為明顯下降。

整治后的山坡上,已經長出了嫩嫩的綠草
12月11日,記者走進石嘴山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對面墻上的9個大屏幕,“在大武口區、惠農區及110國道兩側盜采砂石資源多發區域設立視頻監控探頭,各部門聯合執法等,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一起上,對鞏固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果起了關鍵作用。”該信息中心主任任治河說。
據悉,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在探索利用無人機實施礦山巡查的同時,先后在自然保護區惠農區偷牛溝、大石頭溝、北岔溝、大武口區南慶溝及國道110線兩側盜采砂石資源多發區域設立了10個視頻監控探頭。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設置保護區刺絲圍欄35公里,設置限高欄桿49處,標識牌81個,大大提高了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及礦產資源的科技化監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