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在九朝古都、工業重鎮洛陽,最熱鬧的一條新聞就是:中信重工的一線工人、“藍領哥”劉新安和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共同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他們,也是洛陽市僅有的兩名十九大代表。
當選十九大代表,這是“藍領哥”劉新安繼2015年獲得“全國勞模”榮譽后,獲得的又一至高榮耀,也是所有中信重工人內心的共同驕傲。
在面對所有媒體關于“你為什么能夠當選十九大代表”的追問時,劉新安都反復說著兩句話:一是紅色傳承,耳濡目染。作為焦裕祿精神的孕育形成地和傳承弘揚地的中信重工,作為共和國長子企業的中信重工,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紅色基因的傳承,在榜樣的身上,我汲取了無窮的精神力量。二是不忘初心,匠心筑夢。我打心眼里熱愛我的崗位,愛我們中信重工。中信重工近年來的改革創新和跨越式發展,給了我最好、最大的成長平臺。
劉新安說,自己能夠當選黨代表,既是黨對國有企業和產業工人的極大關懷和充分信任,也是對中信重工深化國企改革、“雙創”驅動發展的高度認可和肯定。
追根溯源,一個一線產業工人當選十九大代表,劉新安這個“藍領哥”,究竟走過了怎樣的一段心路成長歷程?
紅色傳承
1986年,剛剛高中畢業,還不滿17歲的劉新安就接父親的班,進入到中信重工的前身洛陽礦山機器廠當學徒。
剛進廠的時候,劉新安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知識,對機床加工更是一無所知,看到車間里的機床設備一下子就呆了。他說,自己最大的幸運就是遇見了的師傅徐茂樹。
師傅教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先學做人,再學技術,學做人,就學老前輩焦裕祿。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在洛礦工作生活了九年,為企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焦裕祿,也是所有老洛礦人、中信重工人心中的一個學習楷模、一座精神豐碑,持續弘揚,一直傳承。
為了更好地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中信重工還命名了焦裕祿大道,樹立了焦裕祿銅像,建成了焦裕祿事跡展覽館,并將焦裕祿帶領工友生產的新中國第一臺Φ2.5米雙筒提升機,重新迎了回來,隆重地陳列在焦裕祿大道上。
也正是因為堅持紅色基因傳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一切為了員工、一切依靠員工,中信重工一步步從國企改革的困境中脫出,一步步發展壯大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標杠企業。
作為礦二代,劉新安從小就對焦裕祿和焦裕祿故事耳熟能詳。
學習焦裕祿,學習老前輩,就要先讓自己盡快地成長起來。劉新安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盡快學好技術,當主機、當機長;第二個目標就是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入黨。
劉新安操作的第一臺機床是老式的T6216鏜床,他戲稱絕對是純手工操作,全靠經驗。就連鏜孔直徑尺寸的調節,三五道的公差,都靠“敲刀”完成。
敲刀,最能體現一個工人的技能水平。刀體的平整度,螺釘壓緊力,手勁的大小……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細心的劉新安發現,師傅每次兩三下就能輕松搞定,而自己折騰半天都不見成效,甚至還會把孔給捅壞了。
劉新安說,每天看著鏜刀飛轉,加工出一件件精美的零部件,心里感到異常興奮。我打心眼里愛上了這份工作,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名堂。
為了盡快掌握一手“敲刀”絕技,他一有空就拿著廢料進行練習。別人下班了,他卻偷偷留下,在機床上試手。
那時候,工廠還沒有夜班安排,劉新安就一個人打著燈,一個人上自己的“夜班”。常常是夜色彌漫,空無一人的廠房內,只有他一個人叮叮當當的敲刀聲不停回蕩。為此,廠內保安還一度把他列為重點“監控對象”。
就這樣,憑著熱愛和勤學苦練,半年之后,劉新安就初步掌握了敲刀技術,5、6下就能敲到位的技能,讓他興奮了好久。
提前一年轉正,提前定級,進廠4年后就開始當主機帶班操作,和師傅一塊輪流倒班。他成為了同時進廠員工中進步最快的。
上世紀90年代初,公司機床更新換代,前后買了4臺當時比較先進的斯柯達W160HC數顯機床。
1993年,年紀輕輕、技能嫻熟的劉新安被調到W160HC數顯機床,第二年就當上了當時公司最先進的鏜銑床的機長。
剛剛走馬上任,劉新安就遇到了挑戰。當時他們負責加工一批特急出國件磨輥軸,每件重約20噸,軸身帶角度雙向孔,孔直徑30mm,深度1020mm,裝夾復雜。試鉆時,鉆頭經常折斷,搞得大家一籌莫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了能早日找到原因,克服難題,劉新安的“牛勁”上來了。三天三夜不回家,累了就在凳子上迷糊一會,餓了買來盒飯在床子邊吃。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劉新安一步步分析出了鉆頭折斷的原因:一是鉆頭直徑細,易發熱;二是鉆頭長,不易排鐵屑。找到原因后,他又迅即帶領班組人員,嘗試在鉆頭上抹白鉛油,用以降溫;把鉆桿部分車細,便于排鐵屑,成功的攻克了這批磨輥軸的加工難題。
產品交檢合格后,車間主任看著他疲憊的倦容,心疼地說:“新安,趕緊回家洗個澡,睡一覺吧。”
由于W160HC鏜床是公司當時的關鍵機床,承擔著公司絕大多數重點產品、關鍵產品、出國產品的攻關任務,即便是在公司效益大滑坡的時候,他們的機床也從來沒有停過,劉新安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星期天、節假日。
1996年,年僅26歲的劉新安,成為公司最年輕的勞模標兵。
不知不覺,劉新安離他的第二個夢想更近了。
1998年,在黨組織的親切關懷和培養下,劉新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就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更大的使命在肩。以此為契機,劉新安的技能水平和政治思想覺悟一步步日益成熟,取得了更大的工作業績。
1997年、1998 年連續獲評公司級勞模標兵;1998年獲得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從2002年開始,連續5年工時產量居全公司榜首;2004-2009年,連續6年獲公司勞動模范、公司模范黨員;2005年獲評河南省和中信集團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獲評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今年7月,劉新安正式當選十九大代表,又獲得了這一8000多萬名中國共產黨員心中的至高榮耀。
匠心筑夢
在劉新安工作室,如今掛有兩塊牌子:一塊是黨代表工作室,一塊是全國勞模工作室。
一個工種,一道工序,一間工作室,一份匠心;一本工作法,一本操作法,兩塊牌子,記錄了全國勞模、十九大黨代表劉新安在中信重工31載的奮斗歷程。
劉新安說,30多年的工作歷程中,他最難忘2007年。
那一年,公司引進了世界最先進、加工范圍最大、精度最高的意大利FAF260數控鏜銑床;那一年,中信重工新建成投用重裝廠,劉新安所在的重機廠五金工車間整體劃歸重裝廠。
當時,在設備問題上,重機廠顯得十分大方。但在劉新安的歸屬問題上,重機廠卻是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一番“明爭暗斗”,祭出殺手锏、直接找到公司主管領導,以新建廠房、新上裝備亟需超一流技術能手“帶頭”的重裝廠笑到了最后。
時任重裝廠廠長興奮地說:“劉新安是我們從重機廠接收過來的最大的寶貝!”
2007年初,廠長找他談話,希望讓他接掌FAF260數控鏜銑床。
劉新安說,剛開始我很猶豫。當時已經將近40,已經功成名就,更要命的是自己只有高中學歷,對數控技術一竅不通,萬一搞砸了,自己辛辛苦苦20多年換來的一世英名,可就毀于一旦了。
“然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就是要以身作則、敢于擔當、勇挑重擔、克難攻堅嗎?不就是要在關鍵時候能夠頂得上去嗎?”經過一番心理斗爭,劉新安咬牙答應了。
為了能夠早一天駕馭這臺世界級的機床,為了能夠給公司創造更大的效益,看不懂說明書上的外文,也沒有任何數控編程基礎的劉新安心急如焚。
廠領導給他配了兩個剛畢業的高職高專生讓他帶。第一次見面,劉新安就跟他們說:“加工技能和經驗,我是你們師傅,數控技術方面,你們是師傅,我給你們當徒弟!”
每一次徒弟編完程序,他都會一個字一個字地全部抄錄下來,看不懂的專業詞匯,他就一點一點向徒弟們請教。只要有空閑,他就會玩了命地刻苦鉆研。
為了進一步學好數控技術,他還專門報考了數控技術成人大專班,每天對著說明書琢磨到半夜。累了,就站著看,瞌睡了,就用冷水激醒繼續看……
很快,徒弟們“驚訝”地發現,劉新安玩起數控編程來,竟然比他們還熟練!
很快,FAF260數控鏜銑床被他玩得越來越轉。第一個月,他們就把工時從400多點提升到了1000小時,第二個月完成1200小時,從第3個月起,平均每月都能完成1600個小時以上,相當于一年完成了4年的任務量。
從2008年開始,劉新安帶領的FAF260數控鏜銑床班組,又是連續5年成為中信重工工時和產量第一人。
在中信重工,劉新安始終是時間和效率的代名詞。
一本《劉新安工作法》,一本劉新安操作法,相隔9年,兩本薄薄的書,既是中信重工一線青年員工的學習寶典,也是黨代表劉新安匠心筑夢的最好體現。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從2004年開始,中信重工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與之不相適應的是,中信重工急需培養一大批高水平、高技能、復合型技能人才。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劉新安深刻認識到,公司發展不能靠一個和幾個勞模、先進,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所學、所知傳授給更多的人、帶動更多的人,共同為中信重工的發展出智出力。
2008年,在重裝廠領導的支持下,劉新安將自己20多年的工作經驗編寫成了《劉新安工作法》,向全廠500余名職工推廣,并迅速在全公司一線工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劉新安工作法》重實踐、可操作,成為了很多年輕員工入廠后指導老師。劉新安所提倡的時間法則、創新法則、超越法則等,也以其“節約生產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同。
在中信重工,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工作法,劉新安是頭一份,至今也是獨一份。
多年來,為了培養青工,劉新安積極通過重裝廠和公司開展的“工匠大講堂”系列活動,把多年總結的《多瓣筒體、端蓋、齒圈操作法》不斷進行推廣,培訓員工千余人次。通過這種“傳幫帶”的新模式,極大地推動了創新成果的優化、量化、固化、實用化。劉新安工作室的張賓賓、李維奇等青工,成功晉升為公司首席員工,劉曜輝、胡斌、郭振強、張榮升等青工,則由中級工晉升為高級工……
劉新安說:“看到他們學有所成,在崗位上出彩,我打心眼里高興。這些青工是工匠精神傳承的希望,更是中信重工的未來。看到他們不斷進步,我從心底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我付出的努力也就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值了!”
相隔9年,近日,在中信重工工會的牽頭組織下,一本被稱為“劉新安第二本工作法”的《劉新安操作法》最終定稿。
這本薄薄的冊子條理清晰、內容詳實,囊括了中信重工金牌產品--大型磨機多種類型筒體、端蓋、齒圈的加工生產中的工作難點及解決方法。
近些年來,正是依靠著劉新安等一大批“金藍領”技能工人的協同攻關,中信重工將直徑超過5米以上大型磨機的生產周期,從30個月一下子縮短到10個月,徹底打破了國外少數企業在國內大型礦磨裝備領域的長期壟斷,并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型礦業裝備供應商和服務商。
2016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布首批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名單,中信重工憑借在礦物磨機上的雄厚制造實力,一舉奪得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礦物磨機,成為了中信重工金牌制造的一張嶄新名片。
劉新安說:“凡事不怕困難,只要我們有鉆勁、有拼勁,只要我們能夠守著一份匠心,守著一份誠心,就一定能夠學會、學透、學精,就一定能夠把產品干成精品,把品質打造成品牌。”
近兩年,劉新安帶領創客團隊,累計開展攻關活動15項,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500多萬元。
黨員擔當
“這件活件交貨期很緊張,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公司領導點名要你帶領團隊想辦法拿下!”今年3月底的一天,廠長緊急找到了劉新安,要他帶頭攻關西馬克油壓機的下橫梁。
像這樣直接下達到劉新安這里的公司“作戰命令”,已經不是第一次。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和團隊成員“戰斗”的“根據地”,不再是熟悉的重裝廠數控一車間,不再是熟悉的意大利因賽FAF260數控鏜銑床,而是位于鑄鍛廠18500油壓機車間的W250鏜銑床。
沒有任何異議!
因為劉新安覺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勇挑重擔、克難攻堅,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候能夠頂得上去。
陌生的機床,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活件,一切都是第一次。但劉新安已經習以為常。
劉新安和團隊成員迅速熟悉圖紙工藝,然而,機床調試后他們就發現:要想順利啃下這塊“硬骨頭”,按照原工藝上的加工方法難以下手。
西馬克壓機的下橫梁毛坯重近280噸,形狀極不規則,加工過程中的每次翻轉都需要至少五、六名員工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并且還伴隨著很大的安全風險,多次翻轉根本不可行;此外,W250鏜銑床主軸箱上下行程只有4米,完全不能滿足原有工藝中的活件加工需要……
按照傳統的思維,只能走進“死胡同”。
劉新安和他的團隊成員將過去加工大件毛坯的經驗一一梳理,決定借用方箱平放活件代替原工藝的側立加工,然后使用機床銑頭朝上進行加工。
一個思路的改變,不僅有效規避了活件翻轉吊掛翻轉帶來的安全風險,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使得加工效率提升2倍以上……
多年來,劉新安扎根生產一線,憑借這股追求卓越的職業擔當,帶領團隊出色完成了國產航空母艦、國產C919大飛機、三峽大壩啟閉機等國家重大項目的生產任務,高效完成了世界最大的18500噸油壓機、世界最大規格磨機等重點產品的難題攻關。
劉新安先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重型機械行業高技能優秀工人、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河南省百名職工技術英杰等榮譽稱號。
7月5日,劉新安正式當選十九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俞章法在第一時間做出批示,號召公司全體黨員干部向黨代表劉新安同志學習。
今年8月,在中央、省、市各級黨組織的關心和指導下,劉新安黨代表工作室在中信重工正式掛牌成立。
黨代表工作室的“四大作用”就是傳黨情、聽民聲、謀發展、促和諧,其宗旨是以實現和維護公司及廣大職工利益為根本,以聯系和服務廣大黨員群眾為基礎,傳承焦裕祿精神,帶領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貫徹工匠精神,帶領職工踐行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助力企業發展、行業進步、社會和諧。其目標是傳承國企紅色基因,調動黨員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心聚力促發展。
與此同時,劉新安所在的重裝廠黨委,先行在全體干部員工開展“學習黨代表劉新安,積極踐行工匠精神”活動,并將在形成方案和經驗后,進一步在全公司推廣。
十九大代表劉新安肩上的擔子,變得更加厚重。
平凡是真,勞動偉大,奉獻最美!偉大,往往在平凡的夾縫中閃光。
劉新安說:“我是個平凡的人,但我始終相信,心存一份信仰,守著一份匠心,通過腳踏實地,我們就能走向不平凡。我們一線產業工人,只要堅守崗位、專心專注、敬業精業、創新創造,一樣能夠活得精彩、贏得尊重。”
紅色傳承,匠心筑夢,黨員擔當。
以焦裕祿為榜樣,堅持學習、傳承、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劉新安,全國勞模和十九大黨代表雙重榮譽加身的劉新安,如今早已經成為了中信重工新時期的楷模和榜樣,成為了中信重工60余年紅色基因傳承中的又一個企業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