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象新,又是一年兩會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將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地礦領域的代表委員們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以堅實的足跡履職盡責。新的一年,他們又將齊聚首都北京,共商國是,為礦業高質量發展積勢蓄能。這一年來,地礦領域的代表委員們關心的都有哪些事?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們又將帶來哪些意見建議?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礦產資源安全保障是國家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礎,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尤其是戰略性礦產資源,關乎新興產業的發展,是資源安全保障中的重中之重。
稀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內蒙古稀土資源儲量可觀、伴生資源價值高、稀土開采技術成熟,是全球范圍內少有的優質稀土資源。作為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的工作者,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包頭稀土研究院磁材研究所副所長閆宏偉對稀土產業發展有著深入思考。
過去的一年,他的調研都是圍繞稀土產業展開的。每個月,閆宏偉會花5~7天的時間,利用數據程序采集和分析國內外稀土產業及其上下游的信息和數據。
去年全國兩會,閆宏偉提出了《關于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床資源勘查及資源綜合利用》《關于在稀土資源優勢地區布局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保障國家產業安全》等建議,積極為保護國內稀缺稀土資源、提高稀土產業供應鏈安全和加速產業科技創新建言獻策。
推動稀土新材料研發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領域。近幾年,在閆宏偉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包頭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的建設已初具規模,并在創新材料研發上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閆宏偉把關注點放在了這些方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推動稀土材料在儲能領域應用,建設稀土新材料應用基地等。
高效利用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推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是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的重要一環。
針對企業在磷石膏處理利用上面臨的難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前林給予重點關注。
如何在充分釋放礦產資源經濟價值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進而有效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實現綠色發展?這一直是他思考最多的課題。他發現,部分地方存在精深加工程度不夠、產業鏈條較短等問題,部分化工企業在對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對最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上還比較滯后。
通過到湖北、江西和貴州走訪調研,他逐漸明晰了提案方向——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有效治理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多措并舉、多方扶持、共同解決,并建議盡快從國家層面建立大宗工業固廢治理的標準,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治理。
陳前林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將推動搭建交流平臺,與更多相關領域專家開展溝通協作,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高效利用作出更多貢獻。
支持老礦區轉型發展
老礦區轉型發展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也是全國兩會中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
為解決老礦區轉型中面臨的資源枯竭、接續替代產業發展乏力、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生態修復和環境欠賬等問題,國家多次出臺扶持政策,推動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資源開發利用與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但隨著資源逐漸枯竭和煤礦的加快退出,老礦區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這成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持續關注礦業老區轉型發展的重要原因。在他看來,老礦區轉型發展對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全國兩會上,他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困難煤炭老礦區轉型發展的提案》。之前,他曾分別于2017年、2020年、2021年提交關于支持煤炭礦區和產業轉型的相關提案,均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礦業老區的轉型發展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過科學規劃、政策支持、產業創新等多方面措施,才能實現礦業老區可持續發展和民生福祉提升。姜耀東表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會持續關注煤礦老區的轉型發展,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為實現煤炭老礦區高質量轉型發展、讓煤礦職工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貢獻力量”。
培養更多能工巧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培養是關鍵。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酒鋼集團嘉峪關宏晟電熱公司首席技師杜鈞是集團的一線工人,也是甘肅省首位“工人教授”。
在生產一線,杜鈞先后完成鈦板及復合鈦板的焊接工藝研究及在煙氣惡劣環境下的焊接技法等60多項技術革新項目,提出了80多項合理化建議,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效益。2023年,他還獲得了一項國家專利,獲評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
作為“工人教授”,杜鈞最為關注的是兩個關鍵詞是“產業”與“工人”,惦念更多的也是工人,深知高技能人才對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
2023年全國兩會上,杜鈞在發言中提到,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依據產業鏈分工對人才類型、層次、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今年,針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全面落實八級工制度,杜鈞進行了更多調研思考。他表示,不停留于泛泛而談,要在國家政策和相關制度層面找到更有針對性、普遍性的問題和建議。
將增持黃金納入國家金融戰略
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黃金是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支撐。我國黃金資源稟賦差,大型金礦床少、中小型較多,平均品位低,難選冶資源約占1/3,這意味著我國黃金資源保障力度不充分。同時,我國黃金需求的缺口巨大,黃金資源供給嚴重不足。
鑒于此,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鐘瑛不久前撰文建議,將增持黃金作為國家金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黃金儲備,不能根據金價的一時漲跌放緩增持的節奏,而是需要從長遠來考慮,有戰略儲備的意識和規劃。
鐘瑛表示,當前,我國已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滿足,金融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應從更高維度認識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能夠以其功能助力國家發展,也能夠以其風險危害國家安全。
鐘瑛強調,要樹立適時應變的金融底線思維、危機思維,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需要以適時應變的底線思維和危機思維應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做好土壤監測研究工作
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輸出基地。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大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力度,實施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加強黑土保護與利用協調,筑牢農業發展根基,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大事。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多年來帶領科研團隊走鄉村、串農戶,解決黑土地保護上的難點、痛點,為守護黑土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他表示,要想保護好黑土地,又讓老百姓每年增產增收,關鍵是多聽百姓心聲,多實地調研,有針對性地搞好土壤監測和研究工作。
去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姜明首次提出了建設黑土地土壤產能數字模擬大科學裝置的提案,希望可以更加科學精準地評估土壤產能和促進地力提升。今年全國兩會,姜明還將圍繞如何應對秸稈打包造成黑土流失的問題提出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