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產生和排出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人們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時,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帶來的煩惱,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約占垃圾總量的30%~40%,因此如何處理和利用越來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建筑垃圾處理單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處理方法一般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新建建筑垃圾堆放場所,將建筑垃圾掩埋或傾倒至固定場所;第二類是將建筑垃圾再生,使用建筑垃圾再生設備將建筑垃圾粉碎、加工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筑建材。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最佳的建筑垃圾處理途徑。
1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現狀
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至40%。據統計,每萬平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筑垃圾就會產生500至600噸;每萬平方米拆除的舊建筑,將產生7000至12000噸建筑垃圾,而中國每年拆毀的老建筑占建筑總量的40%。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300億平方米,據此可估算知,還將產生的建筑垃圾的總量接近有18億噸。這給中國造成巨大的環境威脅。然而,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報告(2014年度)》指出,2014年,我國年建筑垃圾產生量超過15億噸,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40%,全國再生利用率僅為5%左右。
從全國范圍看,傳統的循環模式仍然占據著主要地位:即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線性模式。在建筑過程中難以讓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利用,并很難將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建筑垃圾的產生階段、清運階段、回收階段、資源化產品銷售階段的管理都存在問題需要加以解決。目前我國巨量的建筑垃圾,絕大部分未經任何處理,便被建筑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這種傳統的處理方法(露天堆放、填埋、焚燒等) 不僅耗用了大量的耕地及垃圾清運等建設經費,而且給環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2建筑垃資源化圾存在的問題
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率尚不足5%。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目前缺乏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推行機制,并使得社會企業不愿涉足此領域。首先是生產成本問題,考慮到建筑垃圾的運輸、分揀篩選等環節的成本,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的生產成本較高,沒有市場競爭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城市舊改項目的推進,建筑垃圾的解決方案,國人一直在探索中,建筑垃圾不同于自然資源,建筑垃圾分布廣,不集中;回收回來含泥量高;壓碎指標性能不高;這些種種,都是造成建筑垃圾不能好好的再生利用的源頭,像以往的方法,都是回收回來,最大的用途是破碎之后用于墊層鋪路,而制成的砂,石頭,由于含泥量高以及壓碎指標都達不到要求,導致不能用于商用的承重混凝土當中,所以造成大量建筑垃圾回收回來之后的大量堆積,不暢銷,經過雨水的沖刷,造成二次污染,治標不治本,無產業化可言,再一次的影響著建筑垃圾循環再利用這一健康發展的產業。
3全國各地建筑垃圾資源化相關政策法規紛紛出爐
上海
建筑垃圾處置新規出爐!2018年實施!
《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施行后,將取代2010年公布的《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管理規定》。新規將裝修垃圾,即按照國家規定無需實施施工許可管理的房屋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棄物,歸類為建筑垃圾,并新增了對于裝修垃圾的管理。
從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了解到,建筑垃圾的源頭減量減排已迫在眉睫。數據顯示,2015年,雖然止住了連年快速增長的勢頭,但上海建筑工程渣土垃圾總量仍逼近1億噸。綠化市容部門相關負責人曾在2016年初預計,2016年到2018年這三年,上海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總量約在1.3億噸到1.5億噸。
根據新規,住宅小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辦公和經營場所,如委托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受委托的物業服務企業為裝修垃圾投放管理責任人;未委托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的業主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就是責任人。
裝修垃圾投放管理責任人應當設置專門的裝修垃圾堆放場所,保持其整潔,采取措施防止揚塵污染,并明確裝修垃圾投放規范、投放時間、監督投訴方式等事項。
委托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小區業主或單位,不等于可以做“甩手掌柜”,他們除了要將裝修垃圾投放至指定的堆放場所外,還必須將裝修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別收集、將裝修垃圾進行袋裝、將裝修垃圾中的有害廢棄物另行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否則,最高可面臨1000元的罰款。
新規還尤其重視建筑垃圾的源頭減量減排,明確上海將實施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強制使用制度,讓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按規定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
荊門
通過《荊門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
荊門市人大常委會將《荊門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確定為2017年立法計劃項目后,荊門市城管局成立了工作專班和起草協調小組,起草完成《條例(送審稿)》報送荊門市政府審查。荊門市政府法制辦在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對送審稿充分討論、廣泛聽取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條例(草案)》。
9月底,荊門市九屆人民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條例(草案)》。會議要求,對《條例(草案)》進一步修改后以政府議案形式報送荊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會議同時就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強調:一要抓管控,首先是抓源頭管控,實行排放核準制度,真正把“誰產生、誰處置”落到實處;其次是抓運輸環節的管控,各相關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作配合,把運輸環節的管控落到實處。二要抓建設,統籌謀劃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建設,結合條例的制定出臺,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靜脈產業園建設,特別是抓好建筑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的建設。三要抓規范,物價部門要規范建筑垃圾收費管理,將監管措施落到實處。
濟南
政府研究建筑垃圾管理等工作
10月13日上午,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和成果產業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工作。
會議聽取了關于《濟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審修情況、《關于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試行)》起草情況、關于《濟南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起草情況、關于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建筑垃圾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各大城市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制定出臺符合濟南市實際的地方性法規,對強化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要確保新出臺政策與已出臺政策的銜接,做到有機結合;要充分聽取高校院所的意見建議,確保政策的實用性。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能夠在社會管理上發揮積極作用,有效促進城市的法治建設、社會建設和文明建設,是建設誠信濟南、文明濟南,擴大城市對外開放、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抓手。下一步要加大創新力度,創新信息歸集路徑和應用、懲戒辦法;要形成合力,實現信息共享;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對失信個案的曝光實現揚善懲惡,促進城市更加文明。
連云港
執行新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
近日,連云港市物價部門印發了《關于調整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的通知》(連價工[2017]102號),就市區建筑垃圾處理費收費政策作出規定。連云港市城管局窗口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開展市區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項目,執行新收費標準,做到應收盡收,接受群眾監督。
《通知》明確,凡本市市區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產生各類建筑垃圾的,均應按規定繳納建筑垃圾處理費。具體收費標準為,建筑施工工程項目(含新建、改建、擴建、拆遷)按建筑面積2.4元/平方米繳納建筑垃圾處理費,較之前下調0.2元/平方米;道路、水利、管網等施工工程項目按4.5元/噸計征,較之前下調0.5元/噸。相關減免政策按有關規定執行。
無錫
出臺新措施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10月19日上午,無錫市政府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垃圾處置管理的實施意見》,促進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
對于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按照“合理布局、全納處置”的目標,規劃建設包括建筑渣土、裝修垃圾在內的建筑垃圾中轉、消納處置場所和資源化利用項目,著力形成城區與外圍區域建筑垃圾處置資源共享的格局。針對建筑垃圾亂偷倒、嚴重影響市容的狀況,將進一步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市、區聯動,公安、城管、住建、交通、農林等多部門聯手,進一步加大專項治理力度。將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擅自將裝修垃圾委托給非專運單位承運的,以及專運單位或車輛亂偷倒裝修垃圾等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對擅自運輸、不按規定線路運輸、不封閉運輸、拋灑滴漏、超載超限、擅自加高廂欄板、衛星定位系統運行不正常等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
4政策為基,雙重需求鎖定建筑垃圾廣闊前景
建筑垃圾是城市建設進程中不可避免的遺留下來的垃圾,以前,人們一直把建筑垃圾單純的看作是垃圾,但隨著資源化利用概念的提出,人們對建筑垃圾的看法也悄然轉變,有專家稱建筑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只有將建筑垃圾的收集、分揀、回收、儲運、處理、再生利用、產品經營等一體化,形成產業鏈,這樣才是真正實現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建筑垃圾產量暴增,“圍城”之勢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困擾,建筑垃圾處理顯得刻不容緩。
需求決定市場,政策形成推動力。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大約在20億噸以上,年均增速超過10%。據估算,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比重已達7成左右。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垃圾規模或將近30億噸。建筑垃圾的體量是巨大的,據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建筑垃圾能夠帶來的產值將超過3300億元。
與此同時,建筑垃圾處理能力卻稍顯滯后,填埋、焚燒比例依舊較大,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建筑垃圾處理問題。而論建筑垃圾資源化,其比例不足10%。更多企業因資質、技術等原因被市場拒之門外,導致建筑垃圾處理缺口遲遲無法填補完全。
另外,隨著《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暫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城市建筑廢棄物管理規定》、《建筑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134-2009)》、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無機混合料》(JC/T2281-2014)等政策、標準和規范的出臺,建筑垃圾處理需求更像找到了宣泄口。
由此可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前景廣闊,市場規模和容量都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